[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3729.6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4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浩祥;丛茂林;马裕超;韩恩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管状 结构 多维 振动 卡箍式 阻尼 | ||
1.一种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卡箍(1)、轴向橡胶阻尼环(2)、环向橡胶阻尼环(3)、减振弹簧(4)、防撞垫(5)、外卡箍(6)、锁定螺栓(7);在管状结构外部设置内卡箍(1),内卡箍(1)将管状结构箍紧,在内卡箍(1)的轴向设置的减振弹簧(4)与轴向橡胶阻尼环(2)相连,在内卡箍(1)的环向设置的减振弹簧(4)与环向橡胶阻尼环(3)相连,在轴向橡胶阻尼环(2)和环向橡胶阻尼环(3)外部均设置防撞垫(5),在防撞垫(5)外部设置外卡箍(6),在外卡箍(6)外端部设置锁定螺栓(7);在管状结构振动时,布置在内卡箍(1)外面的轴向橡胶阻尼环(2)和环向橡胶阻尼环(3)利用阻尼降低结构多维动力反应,同时和减振弹簧(4)形成调谐减振器进行多维耗能;防撞垫(5)控制轴向橡胶阻尼环(2)和环向橡胶阻尼环(3)的行程;外卡箍(6)避免外部环境对阻尼环振动的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卡箍(1)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半圆柱形薄壁结构的组成,材料为橡胶或钢材,其内径与管状结构的外径相同,当内卡箍(1)将管状结构箍紧后,在两个半圆柱形薄壁结构的接缝处需要进行密封或焊接以及防水处理,内卡箍(1)沿环向和长轴向的外表均具有嵌入式钢挂钩,保证减振弹簧(4)能够与之有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橡胶阻尼环(2)的内外径分别与内卡箍(1)的内外径相等,轴向橡胶阻尼环(2)的厚度不大于其外径的50%。环向橡胶阻尼环(3)的外径不大于管状结构外径的3倍,环向橡胶阻尼环(2)的厚度不大于其外径的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橡胶阻尼环(2)和环向橡胶阻尼环(3)的材料成分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丁基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天然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橡胶阻尼环(2)和环向橡胶阻尼环(2)的外表均具有嵌入式钢挂钩,保证减振弹簧(4)能够与轴向橡胶阻尼环(2)有效连接;所述的减振弹簧(4)的无外力长度不应大于内卡箍(1)外径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垫(5)外形为圆形,材料为天然橡胶,厚度不大于轴向橡胶阻尼环(2)厚度的50%,且在无外力作用下防撞垫(5)与轴向橡胶阻尼环(2)的间隙不小于减振弹簧(4)长度的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管状结构多维振动的卡箍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卡箍(6)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半圆柱形薄壁结构的组成,外卡箍(6)的内径与防撞垫(5)的外径相同,半圆柱形薄壁结构的两侧分别留有两个螺栓孔,使锁定螺栓(7)能够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7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