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升力的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21470.1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义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升力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快速行驶时,由于汽车底部和侧部流体经过路径小于对应的上部壳体表面经过路径而产生升力,给汽车行驶带来不安全因素。现在汽车为减少汽车行驶中的升力,都是以重量来克服升力,认为自重越重,汽车越平稳,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克服升力,由此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另外现在汽车还广泛使用尾翼来增加汽车的后部的下压力,但效果也不理想。
申请人在专利号:201010111795.5,名称为:“充气汽车”中提出:在汽车底部设凹凸波浪形,以增加流体经过的路径,使之大于汽车上部壳体表面流体经过的路径,来减少升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减少汽车升力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包括汽车壳体,在汽车壳体下部设置有延长流体通过路径的扰流装置,使流体经过的路径至少等于经过汽车上部的路径。
其中,所述扰流装置为扰流板、扰流条、扰流块、扰流曲线、螺旋形中的一种或任意的组合。
其中,所述扰流装置分别设置在汽车壳体左右两侧的下部;或围绕汽车壳体下部四周;或汽车壳体下部向上延伸的中部。
其中,所述的扰流装置在汽车壳体下部凹入或凸出或凹凸相间设置。
其中,还包括车轮档板,该车轮档板对应设置在车轮上方且设置有所述扰流装置。
其中,所述车轮档板上设有开口与汽车壳体下部设置的扰流装置相通。
其中,所述汽车壳体下部对应设置有外侧板,所述外侧板和汽车壳体下部之间形成通道,通过外侧板上设多个开口与通道相通。
其中,所述通道与所述车轮挡板上的开口相通。
其中,所述外侧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所述扰流装置。
其中,所述汽车壳体下部设有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有扰流装置,所述圆形或椭圆形的扰流装置为螺旋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汽车以重量来克服升力的结构,使汽车行驶中产生的从下向上的压力—升力,改变为从上向下的流体分布产生的压力来减少或消除升力,由此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在汽车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沿长流体经过路径的扰流装置,使汽车的下部流体经过的路径大于对应的上部流体经过的路径,使流体经过壳体下部的速度大于对应的上部,由于流体的连续性,汽车上部产生从上向下的整体流体压力,使汽车四轮附地力增加,升力减少,汽车行驶时更加的安全,同时本发明不但适用汽车的生产,也很适用现有汽车的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是本发明图1扰流板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车轮档板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是本发明图5扰流条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01-中部、102-下部、103-上部、104-外侧板、105-通道、106-开口;2-扰流板、201-车轮档板、202-扰流条、203-脚踏板、204-扰流块、205-扰流曲线、206-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包括壳体1,在汽车壳体左右两侧面的下部102,左右对称的设置有突出壳体表面或内凹于表面的扰流装置,扰流装置为多个弧形的扰流板2排列形成,使流体经过下部102的路径不小于对应经过上部103的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义,未经朱晓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