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发动机罩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1351.6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3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松田博;小泽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38 | 分类号: | B60R2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华卿;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发动机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吸收行人碰撞前发动机罩时的冲击的发动机罩移动装置,以及防止碰撞车辆且撞到前发动机罩上的行人从前发动机罩落下的车辆用行人保护装置,以及利用前发动机罩可吸收碰撞车辆的行人的冲击的车辆用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行驶中的车辆碰撞到行人时,存在行人两次碰撞车身前部的发动机罩上面的情况。因此,现在实行有当行人向车辆碰撞时,通过弹起车辆前方的发动机罩来吸收行人碰撞发动机罩时的冲击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此时,作为碰撞车辆的行人受到的冲击,有由于向发动机罩的二次碰撞、从发动机罩上翻滚到路面所受到的冲击等。
因此,开发有用于行人不易从发动机罩上翻滚到路面的发动机罩控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该装置在行人碰撞车辆时弹起发动机罩的前端部而形成吸收冲击的空间,之后,弹起发动机罩的后部侧而形成吸收行人撞到发动机罩上时的冲击的空间,进而,再次弹起发动机罩的前端部,使发动机罩向后方侧倾斜而防止行人从发动机罩上翻滚到路面上。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8955号公报
这些现有的移动发动机罩的工具,采用设于车身、利用气压或火药爆炸而伸缩的气缸,但由于发动机室内配设有很多配备品,因此限制了将气缸配置于发动机室内的空间。另外,发动机罩的移动仅限定于气缸的伸缩方向,或通过气缸使发动机罩仅一部分弹起产生的倾斜。因此,具有不能防止撞到发动机罩上的行人从发动机罩翻滚的危险的情况。
另外,现有技术中,由于是使气缸伸缩而使发动机罩移动,所以发动机罩的移动仅限定于上下方向和伴随其的倾斜,存在对于防止行人从发动机罩上翻滚到路面上,发动机罩的移动并不充分的情况。另外,由于从行人向车辆碰撞到向发动机罩的两次碰撞,从发动机罩上向路面的翻滚,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所以在利用气压使气缸伸缩方面存在响应性的问题。另外,关于利用响应性高的火药爆炸产生的气缸伸缩,发动机罩的复杂移动是困难的。
另外,作为发动机罩的弹起机构,在采用利用通过永磁体或电磁体等的磁体产生的磁力的机构的情况下,当弹起机构运转时,有通过磁力吸附铁砂或尘埃的可能性,嵌合部位堵塞铁砂或尘埃而影响运转,产生发生噪音的烦恼。另外,使用电磁体时,如附近有较强的电磁场,也会有给促动器的电磁体的运转带来不好影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实行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使发动机罩移动的工具以省空间的方式设置于发动机室内、反应性高,并且还使发动机罩的移动方向的自由度变高的车辆的发动机罩移动装置。
进一步,其目的是提供使发动机罩的移动方向的自由度变高,进而可防止运转性变低的车辆的发动机罩移动装置。
另外,其目的是提供与车辆碰撞时,可降低撞到发动机罩上的行人从发动机罩翻滚危险的车辆用行人保护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发动机罩移动装置,其为设有车身前部的发动机罩的车辆(实施方式1中的汽车1)的发动机罩移动装置,其中,发动机罩可移动地被支撑于车身前部,车辆的发动机罩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磁体,其配设于发动机罩;第二磁体,其配设于车身前部的与第一磁体相对的位置;以及行人碰撞检知工具(实施方式中的行人碰撞检知装置40),其检知行人是否碰撞车辆或行人是否有碰撞危险,在利用行人碰撞检知工具检知行人碰撞车辆或行人有碰撞危险时,利用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的磁力使发动机罩相对于车身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在利用行人碰撞检知工具检知行人碰撞车辆或行人有碰撞危险时,使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中由电磁体构成的磁体被激磁以使发动机罩移动的发动机罩移动控制工具(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50)。
另外,在本发明中,利用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构成线性电动机,在利用行人碰撞检知工具检知行人碰撞车辆或行人有碰撞危险时,发动机罩移动控制工具控制对于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中由电磁体构成的磁体的激磁的切换,从而使发动机罩相对于车身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发动机罩相对于车身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