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碰撞试验牵引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0781.6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串;胡捷;魏亚明;韩刚;刘卫国;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碰撞 试验 牵引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小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牵引小车。
背景技术
汽车碰撞试验是综合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最基本、最有效方法。试验通过重现交通事故形态,来分析碰撞发生前后车辆与车内假人的运动状态及损伤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改进车辆结构设计或改进车内乘员保护装置,提高抗碰撞能力,保护乘员安全。由于汽车碰撞试验对于试验车来说是不可重复的破坏性试验,试验具有唯一性,要求试验车辆必须准确无误地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完成碰撞。在使用牵引小车的汽车碰撞试验中,牵引小车起着将牵引缆绳与试验车连接及脱开的作用。牵引小车在牵引缆绳的带动下沿直线导轨上运动,再将牵引缆绳的动力传递给试验车,在试验车距离撞击壁障一定距离时,牵引小车切断牵引缆绳与试验车之间的动力传递,确保试验车在自由状态下以规定的速度撞击壁障。一般情况下,牵引小车通过夹紧装置夹紧牵引缆绳,再通过释放机构断开与牵引缆绳的连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177515提供了一种牵引小车,能够在与壁障发生碰撞时自动断开与牵引缆绳的连接。牵引小车与试验车之间一般通过挂绳连接。目前挂绳与牵引小车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连接方式通过将挂绳穿过设置在牵引小车上的封闭圆环实现简单地固定连接。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牵引小车在与壁障碰撞后,反弹的速度有时会很大,若试验车与牵引小车仍然保持连接,会导致试验车与障壁碰撞时的速度达不到试验要求。第二种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177515中提供的设置在牵引小车上的开口挂钩结构,开口挂钩的开口方向与牵引小车运动方向相同,挂绳直接挂在开口挂钩上即可。但是在碰撞试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由于牵引系统的不稳定或人为的疏忽使牵引小车提早停止,挂绳由于惯性与开口挂钩脱离或是其他使挂绳脱离的意外情况,导致试验车失去牵引小车引导,从而脱离跑道撞向护栏或行人。因此,希望研制一种能够在需要脱钩时及时与挂绳脱钩,在不需要脱钩时防止与挂绳脱钩的牵引小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牵引小车,能够在需要脱钩时及时与挂绳脱钩,在不需要脱钩时防止与挂绳脱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牵引小车,用于在汽车碰撞试验中沿一水平的牵引方向牵引试验车,所述牵引小车包括车身本体,以及设置在车身本体上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牵引缆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通过挂绳与试验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的开口挂钩,所述挂绳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挂到所述开口挂钩上和与所述开口挂钩分离;
挡杆,所述挡杆能够在将所述开口挂钩的所述开口封闭的第一位置和将所述开口挂钩的开口敞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
促动器,所述促动器能够驱动所述挡杆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挂钩可以包括倾杆,所述倾杆一端固定连接在车身本体表面上,另一端沿与车身本体表面成一夹角的方向向所述车身本体的车身前端延伸,以形成朝向所述车身前端的所述开口。优选地,所述夹角的大小在20-30度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杆可以面对所述开口挂钩的所述开口设置,并且能够绕一转轴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并且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开口挂钩接触,以封闭所述开口挂钩的所述开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本体可以在其内部限定了沿所述牵引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促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并沿所述第二通孔延伸的长形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能够沿所述第二通孔在伸出位置与退回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操作杆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操作杆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通孔朝着所述牵引方向伸出到所述车身本体之外,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车身本体前方的冲撞力;并在所述冲撞力的作用下回缩移动到所述退回位置;
其中,所述操作杆在从所述伸出位置回缩移动到所述退回位置的过程中驱动所述挡杆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孔至少在其前端部分成形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圆锥形结构的直径从前到后逐渐变大;所述操作杆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圆锥形结构相配合的圆锥形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拱形防震床中的自呼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感应式交警指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