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6965.5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闫位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东兴市创新特色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9/02;A61P29/00;A61K35/64;A61K35/36;A61K33/04;A61K31/51;A61K31/196;A61K31/16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周兆阳 |
地址: | 5381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湿 类风湿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和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慢性疾病,在传统中医学中称为痹病,是临床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主要症状可表现为肢体、关节等处的酸楚、疼痛、肿大,并可随外界天气变化而加剧,重者可致关节挛急,屈伸不利,甚至由经络而入脏腑,出现脏腑气血阻闭的症候。其病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并随其侵袭偏胜不同而使临床症候有别。以风邪胜者为行痹,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在治疗上,风湿病以祛风、散寒、利湿为主,风寒热痹则以清热祛风、利湿、通络为主。目前,一般采用多种制剂和配方的传统中草药抗炎类西药来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疾病,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疗效虽好,但起效慢,无立竿见影之效,而西药起效快,但有一定作用半衰期,疗效不能持久,且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长期用药会给病人带来身体机能的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集中药和西药于一身,配方科学,中西药优点共存,副作用少,疗效相辅相成,起效快,作用持久,停药后不易复发。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风、类风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熟附子500~1000份、细辛100~200份、桂枝100~200份、黑附子250~500份、干姜250~500份、天竹花250~500份、牛膝250~500份、稀莶草250~500份、桑枝250~500份、雷公藤250~500份、蛴螬300~600份、硫磺100~200份、甲珠200~400份、制马钱子50~100份、VB1片3~5份、胃复安片2~2.5份、双氯灭痛片125~150份。
各原料的优选重量份为:
熟附子700份、细辛140份、桂枝160份、黑附子350份、干姜400份、天竹花380份、牛膝370份、稀莶草330份、桑枝400份、雷公藤370份、蛴螬500份、硫磺160份、甲珠320份、制马钱子70份、VB1片4份、胃复安片2.3份、双氯灭痛片137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其剂型可以是医学上可接受的任何剂型,具体可以是丸剂、颗粒剂或胶囊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配方量的制马钱子和甲珠粉碎成细粉备用;
2)取配方量的蛴螬、硫磺、双氧灭痛片、VB1片和胃复安片粉碎成细粉备用;
3)取配方称取熟附子、黑附子和细辛置于容器中,加入投料量8~12倍的水煎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0.5~1h,再加入配方量的桂枝、干姜、牛膝、稀莶草、天竹花、桑枝和雷公藤,补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滤过药渣,将滤液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8~1.35的浸膏;
4)将步骤3)的浸膏与步骤1)、2)的细粉混匀,按需要制成不同的制剂,具体可以是丸剂、颗粒剂或胶囊剂。
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的细粉粒度为100~300目。
步骤3)中,在补加水煎煮过程中,第一次补加至水的重量为容器中原料总重的8~12倍,煎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1~2h;第二次补加至水的重量为容器中原料总重的6~10倍,煎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0.5~1h。
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熟附子,生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细辛,味辛、性温,归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肝、肾、膀胱经,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黑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天竹花,味辛、性平,入肺、肝经,镇咳化痰、理气止痛、镇惊;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
稀莶草,味辛、苦,性微寒,入肝、心经,祛风湿、通经络、解毒。
桑枝,味微苦、性平,入肺、肾二经,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
雷公藤,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东兴市创新特色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东兴市创新特色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9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味青梅脯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果味莲子仁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