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烟烟气总挥发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4163.0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蒋次清;曹红云;王岚;廖臻;刘巍;孔维松;芮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42 | 分类号: | G01N27/4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姜开远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烟 烟气 挥发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品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烟烟气总挥发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总挥发碱是指在烟草燃吸时可以挥发进入烟气的碱性物质之总和,主要是游离态烟碱、氨类化合物以及易分解产生酰胺类化合物。由于其易挥发性,能使烟气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如果含量过高,会使烟气产生较大的刺激性,会感觉辛辣、刺喉等,容易引发呛咳;含量过低则使烟气的强度不足,会感觉抽吸的味道过于平淡,影响烟气的丰满度和满足感。目前都是局限于测定烟叶、烟丝或卷烟中的的总挥发碱,虽然对研究烟草内在品质有所帮助,但是作为技术指标并不具有绝对的实际意义,因为吸烟者感受到的是烟气中的味道,所以,开发一种卷烟烟气总挥发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对研究烟草内在品质的帮助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稳定性好的卷烟烟气总挥发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样品采集、工作液准备、水蒸汽蒸馏、电位滴定、结果计算,具体为:
A、样品采集:取市售卷烟烟支放置于(22±1)℃、相对湿度(60±2)%的条件下平衡45h~50h,选择平均质量±0.02g/支和平均吸阻±5Pa/支的为合格烟支;在吸烟机内设置剑桥滤片,将合格烟支上吸烟机抽吸,每份样品抽吸卷烟18~22支,每种卷烟做5~7份重复样品;
B、工作液的准备:所述的工作液包括不含二氧化碳的水、0.1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pH为8.0的氢氧化钾-磷酸缓冲溶液;
C、水蒸汽蒸馏:采用包括依次连接蒸汽发生装置、蒸馏瓶、接收瓶的水蒸汽蒸馏装置;蒸汽发生装置加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水,将一份样品的剑桥滤片放置于蒸馏瓶内,蒸馏瓶内加入25mL~35mL氢氧化钾-磷酸缓冲溶液,接收瓶内加入5mL ~7mL盐酸标准溶液;启动水蒸汽蒸馏装置,蒸馏8min ~12min,接收瓶收集蒸馏馏分;
D、电位滴定: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将收集蒸馏馏分滴定至终点,记录各个阶段的读数;依次完成重复样品,同时做两份空白样品;
E、结果计算:以NH3含量计,按公式 计算出烟气总挥发碱含量,单位是mg/支;式中:
V1——预加盐酸标准溶液的量,单位是mL
V0——两次空白样品的盐酸标准溶液用量的平均值,单位是mL
C1——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是mol/L
C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是mol/L
V2——滴定时所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单位是mL
17——氨的毫摩尔质量,单位是mg
20——一张剑桥滤片吸附的卷烟烟支数,单位是支。
本发明以剑桥滤片作为获取烟气样本的媒介,将剑桥滤片浸泡于pH为8.0的氢氧化钾-磷酸缓冲溶液中,利用水蒸汽将剑桥滤片中的总挥发碱蒸出,接收于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中,然后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返滴定,利用两者之间的剂量差值,求出烟气中总挥发碱的量(以氨的含量计);用去除了二氧化碳的水发生水蒸汽,消除了二氧化碳对测定干扰;测试时做空白样品,利用空白值进行校正。把烟气中的总挥发碱作为评定卷烟品质的指标比用烟草总挥发碱指标更具实际意义,更能符合消费者的真实感受。经过多次试验表明,本发明的方法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n=6),而且具有测试快速、操作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剑桥滤片的简易蒸馏装置示意图;
图中:1-蒸汽发生装置,2-蒸馏瓶,3-剑桥滤片,4-接收瓶,5-冷凝装置,6-干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卷烟烟气总挥发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工作液准备、水蒸汽蒸馏、电位滴定、结果计算,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4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