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间隙阵列电极检测动物源性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1875.7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8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佩;付冠艳;杨丽霞;李乐;刘彦哲;彭新凯;蒋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间隙 阵列 电极 检测 动物 样品 中沙丁胺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间隙阵列电极检测动物源性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沙丁胺醇(Sal)是β兴奋剂类物质的一种,可促进畜禽生长。由于β兴奋剂类物质易在畜禽脏器中积聚残留,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立法禁止在畜禽生产中使用β兴奋剂类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
沙丁胺醇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在各种检测方法中,ELISA检测法适合应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该法具有快速、操作简单和一次检测样品量大等优点,而且可以直接用于饲料、尿液、血液样品进行检测,但假阳性过高。HPLC和GC/MS方法均需要昂贵的仪器、复杂的样品处理程序以及专门的操作技能,且比较费时,因此不适合用作大批样品的检测。目前,进行检测时,一般应用ELISA试剂盒进行筛检,再用其他方法对阳性样品进行确认,从而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微间隙阵列电极检测动物源性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方法,可实现对动物源性样品中沙丁胺醇的快速、高效的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微间隙阵列电极检测动物源性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在微间隙阵列电极上固定沙丁胺醇-牛血清白蛋白(以下简称SAL-BSA),将动物源性样品与SAL单克隆抗体混合后加在微间隙阵列电极上,动物源性样品中的SAL与微间隙阵列电极上的SAL-BSA竞争SAL单克隆抗体;然后依次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二抗和银沉积溶液;测定微间隙阵列电极的电导率,再根据微间隙阵列电极的电导率测定动物源性样品中SAL的浓度。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标准工作曲线制作:
取等体积的浓度分别为0.1ng/mL、0.5ng/mL、1.0ng/mL、5.0ng/mL、25.0ng/mL、125.0ng/mL、250.0ng/mL的SAL标准品,将上述各SAL标准品分别与SAL单克隆抗体混合后加入到微间隙阵列电极上,37℃反应0.5~1.5h,SAL标准品SAL单克隆抗体混合物中SAL标准品与SAL单克隆抗体的体积相等,加入的SAL与固定在微间隙阵列电极表面的SAL-BSA竞争SAL单克隆抗体,未反应的SAL单克隆抗体被固定在微间隙阵列电极上,形成BSA-SAL-单抗复合物;然后在微间隙阵列电极上加入与SAL标准品SAL单克隆抗体混合物等体积的稀释好的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二抗,37℃反应25~35min,酶标二抗被固定到电极上,形成BSA-SAL-单抗-二抗复合物;再在微间隙阵列电极上加入银增强溶液37℃避光反应10~20min,碱性磷酸酶(AP)催化抗坏血酸磷酸酯(AAP)水解生成的抗坏血酸,将Ag+还原成Ag单质,从而增大了微间隙阵列电极的电导率,洗净吹干后将微间隙阵列电极一端与CHI760B型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连接,CHI760B型电化学工作站的对电极与CHI760B型电化学工作站的参比电极复合后再与微间隙阵列电极的另一端连接(CHI7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有三个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微间隙阵列电极只有正、负两端,因此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将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复合,然后与微间隙阵列电极的一端相连);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在0-50mV电位范围检测,记录微间隙阵列电极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响应曲线,并计算其电导值,所述响应曲线的横坐标为电压,纵坐标为电流,电导值=电流/电压;根据不同浓度的SAL标准品对应的微间隙阵列电极的电导值获得标准工作曲线,所述标准工作曲线的横坐标为SAL的浓度,单位为ng/ml,纵坐标为1-S/S0,S0为检测空白样品的电导值,S为检测含不同浓度SAL标准品的电导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18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腔产品的模具上料装置
- 下一篇:金属塑料挤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