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桑叶茶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06598.0 申请日: 2013-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3053760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施英;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刘军;刘凡;沈维治;徐玉娟;张友胜;刘子放;穆利霞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
代理公司: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代理人: 宣国华;马赟斋
地址: 51061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发酵 桑叶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发酵桑叶茶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叶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栽种。中医理论认为桑叶能疏散风热,解表清热,养阴生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以及黄酮、生物碱、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现代生活人们需要天然、安全的保健食品来辅助改善亚健康状态,桑叶茶以其良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与喜爱。近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桑叶具有良好的降脂、减肥、调节免疫等功效,桑叶茶的保健功效得到国内外人士的认可。

目前,市售的桑叶茶主要是桑叶绿茶。以新鲜桑叶按照传统绿茶的制造工艺生产的桑叶茶,性味微寒,口感青味偏重,消费者比较难于接受。靠传统的红茶、乌龙茶生产技术,桑叶茶的风味有所改善,但依旧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总而言之,由于桑叶本身在生化成分上与茶叶相去甚远,传统的茶叶生产技术难于生产出扬长避短、风味独特的桑叶植物饮料,因此桑叶茶成功投放市场以来,一直由于其涩味和青味难于改善而使消费者有所顾忌,营销局面难于打开。而钟意于桑叶茶良好降糖效果的消费者,有的人由于体质偏虚,难于承受其寒凉的药性而对其敬而远之。因此,祛除其青涩的风味,改良其寒凉的品质,一直是阻碍桑叶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发酵桑叶茶。该发酵桑叶茶是桑叶经过发酵处理,在保存了桑叶的营养物质同时,桑叶的涩味和青味得以祛除,而且桑叶的寒凉品质也得以改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发酵桑叶茶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既可保留桑叶的营养物质,还祛除了桑叶的青涩味,改善桑叶的寒凉品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发酵桑叶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 取新鲜桑叶摊放;

(2) 切整;

(3) 杀青:切整后的桑叶经杀青处理得到杀青叶;

(4) 回软:杀青叶回软至手握叶片柔韧不碎;

(5) 揉捻;

(6) 堆渥:经揉捻后的杀青叶抖散后堆渥和干燥得到原料茶;

(7) 补水发酵:对原料茶进行3~10次的反复补水发酵处理得到炒干的桑叶茶。

本发明所述步骤(7)中原料茶的反复补水发酵的具体处理为:

1) 向原料茶中加入重量比为10~50%的水分,混匀,于通风透气干净的环境中堆渥5小时~15天,期间控制环境温度在20~40℃,并不时翻动茶堆;2) 堆渥结束后,于70~100℃条件下炒干,得到含水量在20%以下的炒干桑叶茶,避光放置2~10天;

3) 重复步骤1)和2)操作3~10次,得到炒干的桑叶茶。

本发明可做以下改进:发酵桑叶茶制备方法中还包括步骤(8)提香加工,具体地,将所述炒干桑叶茶于100℃~130℃的温度下烘焙10~30min,使桑叶茶香气怡人,然后晾凉后密封避光贮藏。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摊放是指将新鲜桑叶薄摊2~5h,桑叶中的一部分自然水分得以散发,同时桑叶中的部分香气物质得到转化。

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切整是指将新鲜桑叶切至2~5cm宽。

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杀青是指将经过切整后的桑叶在200℃~300℃温度下杀青,至叶片偏干,摊凉得到杀青叶。所述杀青叶的叶片偏干程度为手掌握叶片感觉刺手,叶片中间较干尚软,叶缘干脆易碎。

本发明所述步骤(5)的揉捻是通过包揉、搓揉或者滚筒揉捻等造型方式固定形状。揉捻的工艺参照传统茶叶加工生产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揉捻,桑叶茶的形状得到塑造与固定,且叶细胞中的物质更容易溶解流出。

本发明所述步骤(6)堆渥具体操作为:将经揉捻后的杀青桑叶抖散后在环境温度25~40℃堆渥3~24h,然后于70~100℃条件下炒至桑叶含水量在20%以下,得到原料茶。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上述发酵桑叶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取新鲜桑叶摊放;

(2) 切整;

(3) 杀青:切整后的桑叶经杀青处理得到杀青叶;

(4) 回软:杀青叶回软至手握叶片柔韧不碎;

(5) 揉捻;

(6) 堆渥:经揉捻后的杀青叶抖散后堆渥和干燥得到原料茶;

(7) 补水发酵:对原料茶进行3~10次的反复补水发酵处理得到炒干的桑叶茶。

本发明所述步骤(7)中原料茶的反复补水发酵的具体处理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65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