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桑叶茶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6598.0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3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施英;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刘军;刘凡;沈维治;徐玉娟;张友胜;刘子放;穆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马赟斋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桑叶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发酵桑叶茶,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 取新鲜桑叶摊放;
(2) 切整;
(3) 杀青:切整后的桑叶经杀青处理得到杀青叶;
(4) 回软:杀青叶回软至手握叶片柔韧不碎;
(5) 揉捻;
(6) 堆渥:经揉捻后的杀青叶抖散后堆渥和干燥得到原料茶;
(7) 补水发酵:对原料茶进行3~10次的反复补水发酵处理得到炒干的桑叶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桑叶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原料茶的补水发酵具体处理为:
1) 向原料茶中加入重量比为10~50%的水分,混匀,于通风透气干净的环境中堆渥5小时~15天,期间控制环境温度在20~40℃,并不时翻动茶堆;
2) 堆渥结束后,于70~100℃条件下炒干,得到含水量在20%以下的炒干桑叶茶,避光放置2~10天;
3) 重复步骤1)和2)操作3~10次,得到炒干的桑叶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酵桑叶茶,其特征在于,发酵桑叶茶制备方法中还包括步骤(8)提香加工处理:将所述炒干桑叶茶于100℃~130℃的温度下烘焙10~30min,然后晾凉后密封避光贮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桑叶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杀青是指将经过切整后的桑叶在200℃~300℃温度下杀青,至叶片偏干,摊凉得到杀青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桑叶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堆渥具体处理为:将经揉捻后的杀青桑叶抖散后在环境温度25~40℃堆渥3~24h,然后于70~100℃条件下炒至桑叶含水量在20%以下,得到原料茶。
6.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酵桑叶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取新鲜桑叶摊放;
(2) 切整;
(3) 杀青:切整后的桑叶经杀青处理得到杀青叶;
(4) 回软:杀青叶回软至手握叶片柔韧不碎;
(5) 揉捻;
(6) 堆渥:经揉捻后的杀青叶抖散后堆渥和干燥得到原料茶;
(7) 补水发酵:对原料茶进行3~10次的反复补水发酵处理得到炒干的桑叶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桑叶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原料茶补水发酵的具体处理为:
1) 向原料茶中加入重量比为10~50%的水分,混匀,于通风透气干净的环境中堆渥5小时~15天,期间控制环境温度在20~40℃,并不时翻动茶堆;
2) 堆渥结束后,于70~100℃条件下炒干,得到含水量在20%以下的炒干桑叶茶,避光放置2~10天;
3) 重复步骤1)和2)操作3~10次,得到炒干的桑叶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酵桑叶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桑叶茶制备方法中还包括步骤(8)提香加工处理:将所述炒干桑叶茶于100℃~130℃的温度下烘焙10~30min,然后晾凉后密封避光贮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桑叶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杀青是指将经过切整后的桑叶在200℃~300℃温度下杀青,至叶片偏干,摊凉得到杀青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桑叶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堆渥具体处理为:将经揉捻后的杀青桑叶抖散后在环境温度25~40℃堆渥3~24h,然后于70~100℃条件下炒至桑叶含水量在20%以下,得到原料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65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