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金属复合弯头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5026.0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2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鑫顺通耐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28 | 分类号: | B21C37/28;F16L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1024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金属 复合 弯头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金属复合弯头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在建筑作业中较为常见,由混凝土泵和输送管等组成。输送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泵提供适当的动力,使混凝土在适当的压力作用下通过输送管送至目的地。
输送管弯头是输送管在转弯处的必要组成部件,在输送混凝土时,流动的混凝土不断冲刷磨损输送管弯头的内壁,当输送的混凝土达到一定方量后,输送管弯头会因混凝土的不断磨损而失效,此时就需要更换新的输送管弯头,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和施工成本增加。因此,为减少由于混凝土冲刷而引起的输送管弯头破损失效的影响,需要尽量提高输送管弯头的耐磨性,以增加输送管弯头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输送管弯头的使用寿命,采用双层金属的复合弯头,即在弯头内部再增加一层耐磨材质的内管。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为在外管内注入耐磨材质的合金溶液,凝固后形成内管,通过内管的耐磨性来增加整体的耐磨性能,而由于在铸造内管时,是直接依赖于外管作为成型的模具,外管内表面的弧度和凹凸不平,会使得合金溶液的流动不够均匀,容易产生气泡和沙眼,而内管上气泡和沙眼所在的部位较为脆弱,其耐磨性能耐和抗压性能均比较低,在混凝土的不断冲刷下,极易破损,造成整个弯头的性能下降。
因此,现有技术的双金属复合输送管的生产工艺,存在抗压性能和耐磨性能不高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金属复合弯头及其生产方法,能够制造出抗压性能和耐磨性能更高的复合弯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金属复合弯头生产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将包含有耐磨金属的合金溶液,铸成弯头的内管;
步骤B,截取尺寸与所述内管相配合的外管,对所述外管进行加热使其膨胀,将所述外管推压套接到所述内管外部,外管冷却后收缩,紧固所述内管,与所述内管形成双金属复合弯头。
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
用覆膜砂制成弯头内管的模具;
将包含有耐磨金属的合金溶液浇注到覆膜砂制成的弯头模具中,铸成弯头的内管。
其中,所述耐磨金属为铬,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合金溶液为铬含量10%-30%的高铬铸铁合金溶液,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
将钢冶炼成钢水;
按照铬含量10%-30%配以铬矿石,并添加钼、铌、硼、钨、锰、碳、硫进行冶炼,冶炼为高铬铸铁合金溶液。
其中,所述步骤A之后,所述步骤B之前还对所述内管进行热处理,具体包括步骤:
将所述内管加热至920-980℃,保温2-8小时;
将所述内管缓冷至700-750℃,保温4-10小时;
将所述内管缓冷至600℃,出炉后空气冷却。
其中,所述步骤B中对所述外管进行加热使其膨胀之前还包括步骤:
所述外管端部焊接接口法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金属复合弯头,包括由耐磨金属合金溶液铸成的内管,和在其膨胀状态下推压套接到所述内管外部、冷却后紧固所述内管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尺寸与所述内管相配合。
其中,所述内管为高铬铸铁内管。
其中,所述内管的管壁厚度为2-3毫米。
其中,所述外管为无缝钢管。
其中,所述外管的端部连接有接口法兰。
可见,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双金属复合弯头及其生产方法,其复合弯头的生产,是先铸造内管,在内管铸成以后,截取尺寸与所述内管相配合的外管,对所述外管进行加热使其膨胀,在外管处于所述膨胀状态下,将所述外管推压套接到所述内管外部,外管冷却后收缩,紧固所述内管,与所述内管形成双金属复合弯头,这样,内管的铸造无需依赖外管,更具可控性,使气泡和沙眼产生的几率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鑫顺通耐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鑫顺通耐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5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心轴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智能伞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