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于开锁的伺服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90000554.6 | 申请日: | 2012-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L·佩尔夏尼;M·斯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格米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83/42 | 分类号: | E05B83/42;E05B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开锁 伺服 机构 | ||
技术领域
用于工业发明的本专利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开锁的伺服机构,特别是机动车后备箱的后门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安装在机动车上的大多数锁为助力型的,即,这些锁包括一个电动促动器,通常是通过远端控制启动,从而不使用钥匙而自动打开锁。
这种已知类型的锁设有一个止动钩机构,以阻止锁打开,直到给出打开的控制指令。更确切地,该锁包括一个围绕支撑销旋转的盘体,该支撑销具有钩状的撞针。当机动车的后门关闭时,所述钩状的撞针与设置在行李舱边缘内侧的突起啮合,所述后门停止在其关闭行程的末端,抵住所述行李舱。
沿着所述盘体的外缘具有至少一个保持齿,与止动钩相配合,该止动钩的一端铰接在设置于锁的框架上的固定销。止动钩受制于复位弹簧的动作,所述复位弹簧持续地将止动钩推抵盘体的边缘,而该盘体受限于弹簧的动作,弹簧驱动其在对应于钩状撞针从突起上解开的方向上旋转,从而打开锁并抬起后门。
止动钩的自由端与后门的开启装置相连接,用于驱动止动钩,克服复位弹簧产生的阻力,这样使得止动钩在对应于其远离盘体的移动的方向上振荡。
如果是手动的后门开启装置,止动钩的自由端被连接到驱动缆 绳上,该驱动缆绳通过用于打开后门的杠杆驱动进行牵拉,该杠杆位于机动车的驾驶员和乘客舱内。
如果是自动的后门开启装置,止动钩的自由端连接到一个滑块上,该滑块通过减速齿轮的介入而被电动机驱动,其通过设置在机动车的驾驶员和乘客舱内的控制按钮进行启动。更确切地,当电动机启动时,锁自动打开,这是由于滑块以将止动钩从盘体移开的方向转移,因此使保持齿和止动钩脱离,随后对应于锁的打开,盘体向行程位置末端移动。
这样的锁在相同申请人的意大利专利申请第MC2005A000012号和第MC2007A00038号中进行了阐述和揭示。
这种用于机动车的锁的缺陷在于,当具有减速齿轮的电动机在复位弹簧推动的所述滑块的动作下向后旋转并将该滑块带回空闲位置时,电动机所产生的噪音,特别在打开后门之后立即就会注意到。更确切地,所述滑块螺旋地与螺杆连接,其中减速齿轮直接与连接在电动机的驱动轴上的小齿轮花键接合。
如上所述,当关闭锁时,所述滑块处于与所述止动钩的自由端对接的空闲位置。
当电动机启动打开锁时,电动机的小齿轮驱动齿轮旋转,随后驱动螺杆旋转,在其操作行程中,随着滑块的转移,驱动止动钩并压迫止动钩的复位弹簧。
在打开锁后,电动机停止,并且在回复到伸展位置的复位弹簧的驱动下,滑块向后移动,恢复到其空闲位置。在滑块向后的行程中,滑块引起包括螺杆、与螺杆连接的齿轮、与齿轮接合的小齿轮、与小齿轮连接的驱动轴以及与驱动轴连接的电动机的转子在内的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结果,在打开锁之后就立即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GB2269435公开了用于打开机动车锁的伺服机构,包括具有带有小齿轮的驱动轴的电动机。电动机小齿轮与齿轮接合,齿轮连接到螺杆上,螺杆推动滑块以打开锁。
电动机小齿轮安装在一个联接摆架上。两个齿轮安装在联接摆架上的相对于电动机小齿轮来说为相对的两个位置上。
联接摆架围绕着小齿轮的轴旋转,因此在打开和关闭锁的时候,小齿轮总是与齿轮保持接触啮合。因此,在打开锁后,滑块向后的行程期间,齿轮引起小齿轮、驱动轴和转子的反向旋转,从而产生噪音。通过事实可以确定,电动机是可反转的,也就意味着其必须在两个方向上都可旋转。GB2269435没有包括如何避免所述噪音的启示。
此外,联接摆架的两个齿轮在联接摆架振荡期间只具有引导功能。所述齿轮并不用于使小齿轮和齿轮之间能/不能啮合。实际上,小齿轮总是与螺杆齿轮啮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一种改进的伺服机构从而找到一种针对上面提到的缺点的解决方案,该伺服机构在打开锁后没有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引入简单改进的修改,但不改变这种锁的结构配置和操作原则及伺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采用可靠简单和便宜实施的改进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格米股份公司,未经索格米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90000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