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74876.X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8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宫园秀明;今井信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8/38 | 分类号: | F16H48/38;B60K17/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苏卉;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差动 齿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车辆的左右一对驱动轮分配动力的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尤其是涉及消除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入于侧齿轮的车轴的脱落的可能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具备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的车辆,该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具备:差速器壳体,绕第一轴心被驱动而旋转;小齿轮,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心正交的第二轴心旋转地支撑于该差速器壳体内;及一对侧齿轮,能够隔着该小齿轮而绕所述第一轴心相对旋转地配置于该差速器壳体内,且与该小齿轮啮合,经由轴端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入于该一对侧齿轮的一对车轴而将从驱动力源输入到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动力向左右的驱动轮分配。而且,例如如专利文献1至3所示,作为该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的一种,提出了在上述侧齿轮的背面与上述差速器壳体的支承该侧齿轮的背面的支承面之间以加压状态插入有环状的碟形弹簧的结构。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得到差动限制力,并且在传递转矩比较低的情况下,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啮合部分的齿隙减小而抑制喀哒音的产生,另一方面,在作用有过大的传递转矩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碟形弹簧的变形而容许侧齿轮向旋转轴心方向避让,因此具有能防止由冲击性输入引起的侧齿轮的破损的优点。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049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028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463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中,在通过以加压状态插入的上述碟形弹簧而使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齿隙成为零状态时,例如如不良道路行驶中的车辆的驱动轮在暂时空转后接地时那样从小齿轮向上述侧齿轮传递冲击性大的转矩时,该侧齿轮与车轴一起移动。并且,碟形弹簧紧贴在侧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有时侧齿轮和差速器壳体会经由碟形弹簧发生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当上述车轴的惯性力超过卡环的脱落载荷时,认为为了防止从侧齿轮脱落而嵌接于车轴的轴端的卡环可能会从车轴脱落。
本发明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防止车轴从侧齿轮脱落的可能性、卡环脱落的可能性的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
本发明者等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反复进行了各种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如下情况:当插入到侧齿轮的背面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碟形弹簧或与碟形弹簧重叠的垫片处形成局部的凸部时,在以往的车辆用差动齿轮装置中,即使从小齿轮向侧齿轮急剧地施加传递转矩,由于该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碰撞而使该侧齿轮向接近差速器壳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与该差速器壳体发生碰撞,也能够适当地消除嵌接于车轴的轴端的卡环的脱落、车轴从侧齿轮的脱落。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见解而作出。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设为第一发明的宗旨时,(a)具备:差速器壳体;(b)侧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该差速器壳体内;(c)驱动轴,与该侧齿轮分体形成并与该侧齿轮卡合;(d)碟形弹簧,设于该差速器壳体与该侧齿轮之间;及(e)碰撞缓冲部,设于该侧齿轮与该差速器壳体之间,(f)上述侧齿轮向接近上述差速器壳体的方向移动,从而该侧齿轮使上述碟形弹簧变形,(g)在上述碟形弹簧开始变形之后,上述碰撞缓冲部产生使上述侧齿轮与上述差速器壳体分离的方向的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设为第二发明的宗旨时,(a)具备:差速器壳体,被驱动绕第一轴心旋转;小齿轮,能够绕与上述第一轴心正交的第二轴心旋转地支撑于该差速器壳体内;及一对侧齿轮,能够隔着该小齿轮而绕上述第一轴心相对旋转地配置于该差速器壳体内,且与该小齿轮啮合,并且,经由轴端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入于该一对侧齿轮的一对车轴而将从驱动力源输入到上述差速器壳体的动力向驱动轮分配,(b)将预压状态的环状的碟形弹簧、或将该预压状态的环状的碟形弹簧及环状的垫片以重叠的状态插入到上述侧齿轮的背面与上述差速器壳体的支承该侧齿轮的背面的支承面之间,(c)在上述碟形弹簧及上述垫片的至少一方设有碰撞缓冲部,该碰撞缓冲部对该侧齿轮的轴心方向上的该差速器壳体与该侧齿轮的碰撞载荷进行缓解。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48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