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和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72027.0 | 申请日: | 2012-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0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小田慎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134 | 分类号: | F16F15/134;F16D3/12;F16D13/6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变动 吸收 装置 变速器 | ||
1.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包括第1旋转构件(30)、第2旋转构件(12)、凸轮构件(11)、臂构件(20、40)和弹性构件(3、4),
旋转扭矩输入到所述第1旋转构件(30),
所述第2旋转构件(12)自所述第1旋转构件接受所述旋转扭矩,
所述凸轮构件(11)设置于所述第2旋转构件,与所述第2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
所述臂构件(20、40)以设置于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支点部(24、44)为摆动中心并将一端(22、42)与所述凸轮构件的凸轮面抵接地设置,
所述弹性构件(3、4)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26、46)和所述第1旋转构件分别抵接地设置,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和所述第2旋转构件为相对旋转了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构件(3、4)沿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周向被压缩,
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和所述第2旋转构件为未相对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构件对所述凸轮构件施加弹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和所述第2旋转构件为未相对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构件在以预先设定的距离被压缩了的状态下被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设定的距离是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2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之间的偏离量成为上限值的情况下,保持使所述臂构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构件抵接且使所述臂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轮构件抵接的状态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构件具有椭圆形状的凸轮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旋转构件具有在旋转中心设有圆形的开口部分的圆盘形状,
所述第2旋转构件具有圆筒形状,配置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所述开口部分,
所述第1旋转构件和所述第2旋转构件配置为具有预先设定的量的空隙(4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为第1弹性构件,
所述第1旋转构件具有在旋转中心设置有圆形的开口部分的圆盘形状,
所述第2旋转构件具有圆筒形状,且配置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所述开口部分,
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与所述第2旋转构件之间设置有第2弹性构件(49、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沿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所述周向具有预先设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所述臂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构件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中心轴成点对称。
9.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该变速器包括离合器装置(1)和与所述离合器装置相连结的变速机构(92),
所述离合器装置具有扭矩变动吸收装置(5),该扭矩变动吸收装置(5)用于吸收自动力源输入到所述离合器装置的旋转扭矩的变动,
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包括第1旋转构件(30)、第2旋转构件(12)、凸轮构件(11)、臂构件(20、40)和弹性构件(3、4),
所述旋转扭矩输入到所述第1旋转构件(30),
所述第2旋转构件(12)用于将自所述第1旋转构件接受的所述旋转扭矩传递到所述变速机构,
所述凸轮构件(11)设置于所述第2旋转构件,与所述第2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
所述臂构件(20、40)以设置于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支点部(24、44)为摆动中心并将一端(22、42)与所述凸轮构件的凸轮面抵接地设置,
所述弹性构件(3、4)与所述臂构件的另一端(26、46)和所述第1旋转构件分别抵接地设置,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和所述第2旋转构件为相对旋转了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构件(3、4)沿所述第1旋转构件的周向被压缩,
在所述第1旋转构件和所述第2旋转构件为未相对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构件对所述凸轮构件施加弹性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20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单声道或立体声进行编码的方法
- 下一篇:施工机械的液压回路及其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