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式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0847.6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5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小沢和典;小沢康典;本间裕介;今纪裕;吉田好江;三浦教昌;乘田克哉;小浦节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6;H01M2/08;H01M2/26;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杨生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电池 外壳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其由设有树脂层(6)的不锈钢板(5)构成,并且为构成了容纳电池元件(1)的电池壳体(2)的两片外壳件中的一个,通过在将连接于所述电池元件(1)的极耳(3)配置在与另一个外壳件之间的状态下使各自所述树脂层(6)彼此熔接来形成所述电池壳体(2),
在夹入所述极耳(3)之前,预先形成有适合在被所述两片外壳件夹入的位置的所述极耳(3)的剖面形状的段差加工部(21),
所述极耳(3)在被所述外壳件夹入的位置具有:第一极耳端面(35),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第一极耳侧面(36),从所述第一极耳端面(35)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厚度方向(3a)延伸;第二极耳端面(37),从所述第一极耳侧面(36)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以及第二极耳侧面(38),从所述第二极耳端面(37)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厚度方向(3a)延伸,
在所述段差加工部(21)设有:
第一段差端面部(210),当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以对应于所述第一极耳端面(35)的方式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
第一段差侧面部(211),当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以对应于所述第一极耳侧面(36)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段差端面部(210)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厚度方向(3a)延伸;以及
连接部(212),连接接合部(2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端部,该接合部(20)是在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从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以及厚度方向(3a)离开的位置,并且从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的所述第二极耳侧面(38)的外侧位置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其中,
在所述连接部(212)设有:
第二段差端面部(212a),当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以对应于所述第二极耳端面(37)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以及
第三段差侧面部(212b),一端与所述第二段差端面部(212a)的端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接合部(20)的端部连接,当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以对应于所述第二极耳侧面(38)的方式沿着所述极耳(3)的厚度方向(3a)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其中,
在所述连接部(212)设有:
第二段差端面部(212a),当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以对应于所述第二极耳端面(37)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以及
倾斜部(212c),由连接所述第二段差端面部(212a)的端部与所述接合部(20)的端部的倾斜面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其中,
在所述连接部(212)是由连接所述接合部(2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端部的倾斜面所构成的倾斜部(211c)。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其中,
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形成为剖面圆弧形。
6.一种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式电池的外壳件,
在用于形成所述段差加工部(21)的冲头(15)以及冲模(16)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冲头侧壁面(15a)以及冲模侧壁面(16a),
使所述冲头侧壁面(15a)与所述冲模侧壁面(16a)之间的间隙(17)比外壳件的板厚宽,由此使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形成为剖面圆弧形。
7.一种层叠式电池的制造方法,实施在设有树脂层(6)的一对不锈钢板(5)构成的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之间配置有连接于电池元件(1)的极耳(3)的状态下,按压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并对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加热的热密封工序,由此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之间在夹入了所述极耳(3)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的所述树脂层(6)彼此熔接,
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之间夹入所述极耳(3)之前,在用于使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的至少一方预先形成适合在被夹入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外壳件(2a、2b)之间的位置的所述极耳(3)的剖面形状的段差加工部(21),
所述极耳(3)在被所述外壳件夹入的位置具有:第一极耳端面(35),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第一极耳侧面(36),从所述第一极耳端面(35)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厚度方向(3a)延伸;第二极耳端面(37),从所述第一极耳侧面(36)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以及第二极耳侧面(38),从所述第二极耳端面(37)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厚度方向(3a)延伸,
在所述段差加工部(21)设有:
第一段差端面部(210),当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以对应于所述第一极耳端面(35)的方式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
第一段差侧面部(211),当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以对应于所述第一极耳侧面(36)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段差端面部(210)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厚度方向(3a)延伸;以及
连接部(212),连接接合部(2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端部,该接合部(20)是在所述段差加工部(21)与所述极耳(3)重叠时,从所述第一段差侧面部(211)的端部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以及厚度方向(3a)离开的位置,并且从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的所述第二极耳侧面(38)的外侧位置沿着所述极耳(3)的宽度方向(3b)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制钢株式会社,未经日新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08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