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8217.5 | 申请日: | 201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9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健治;林强;草场幸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3/00;B60L11/18;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有蓄电池的车辆,特别是涉及保护蓄电池免受车辆碰撞的影响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电动车辆上搭载有使车辆行驶的马达,马达由自蓄电池供给来的电力所驱动。专利文献1公开了搭载有由多个圆筒型形状的电池单体构成的蓄电池的车辆。电池单体以使其轴向朝向车宽方向的状态配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50803号公报(参照图4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需要用于在车辆碰撞时保护蓄电池的加强构件等,因此零件数量增多。
因此,本发明其目的在于,在抑制零件数量增多的前提下保护蓄电池免受车辆碰撞的影响。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为:(1)一种车辆,其搭载有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蓄电池包括电池组和保持构件,上述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单电池在圆筒形状的壳体内容纳有电解液和发电元件;上述保持构件自径向保持各上述单电池;在自车辆的高度方向观察时,上述电池组位于比上述保持构件的边缘靠内侧的区域。
(2)在上述(1)的结构中,各上述单电池可以以使与上述径向正交的轴向成为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朝向配置。
(3)在上述(2)的结构中,上述保持构件可以是容许上述单电池间的热交换的的散热板。根据(3)的结构,能够抑制单电池间的温度不均。
(4)在上述(3)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上述散热板具有在自车辆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缘部和与车宽方向正交而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缘部。
(5)在上述(3)的结构中,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上述单电池的正极位于上侧,上述单电池的负极位于下侧。根据(5)的结构,能够抑制电解液透到壳体的外部。由此,能抑制各单电池的寿命变短。
(6)在上述(3)的结构中,该车辆可以具有容纳上述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上述散热板以与上述蓄电池壳体接触的状态固定于该蓄电池壳体。根据(6)的结构,能借助散热板使电池组的热量向蓄电池壳体扩散。由此,能更有效地抑制电池组的温度上升。
(7)上述(3)所述的蓄电池可以搭载于车辆的行李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零件数量增多的前提下保护蓄电池免受车辆碰撞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车宽方向观察时的车辆的外观图。
图2是蓄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蓄电池的俯视图。
图4是单电池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变形例1的蓄电池的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2的蓄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自车宽方向观察时的车辆的外观图,蓄电池由剖面线以透视状态图示。图2是蓄电池的立体图,对于蓄电池壳体仅图示了一部分。图3是车辆的概略俯视图,以省略蓄电池壳体的方式进行了图示。在上述图中,附图标记H为车辆的高度方向,附图标记W为车宽方向,附图标记L为与车宽方向W正交的车辆的前进方向。车辆1可以是具有利用蓄电池10的的输出来驱动车辆行驶用马达的动力机构的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其中,蓄电池10可以是为搭载于车辆1上的辅机负荷供给工作电力的辅机蓄电池。在该情况下,车辆1也可以是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以外的车辆(例如,作为动力机构仅具有内燃机的汽车)。
蓄电池10可以配置于行李箱LR处。行李箱LR是指形成于车辆1的后座的车辆后方的行李舱。在此,当车辆1自车宽方向W、车辆前进方向L或车辆后退方向(以下,存在将车辆前进方向L及车辆后退方向统称为车辆前后方向的情况)受到冲击时,蓄电池10可能会与变形了的车架等抵接而受到负荷。蓄电池10通过具有下述结构能够在碰撞时受到保护。
参照图2及图3,蓄电池10包括电池组21和保持电池组21的保持板22(相当于保持构件)。电池组21包括多个单电池30。图4是单电池的一部分的剖视图,仅图示了正极和负极的附近。参照图4,单电池30包括壳体31、正极端子32、负极端子33、发电元件37及电解液。壳体31形成为圆筒形状。发电元件37包括片状的正极体、片状的负极体以及配置于正极体和负极体之间的隔膜,以绕着单电池30的轴向卷绕的状态容纳在壳体31的内部。
电解液容纳于壳体31的内部,一部分含浸于隔膜中,余下的积存在壳体31的底部。积存在壳体31的底部的电解液称为自由电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8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