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力踏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4501.5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1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耕平;根布谷秀人;千尚人;星野晃正;丸山毅;野吕康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美姿把 |
主分类号: | G05G1/015 | 分类号: | G05G1/015;G05G1/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踏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供驾驶员进行踏下操作的踏板构件和向所述踏板构件赋予反力的马达的反力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根据加速踏板的操作量而从致动器向加速踏板赋予反力的结构(例如,日本特开2007-026218号公报(以下称作“JP2007-026218A”。))。在JP2007-026218A中,经由踏板杆5和臂构件15而将加速踏板3与伺服马达19连结。在伺服马达19的驱动轴19b的前端连结有齿轮19a,该齿轮19a与形成于踏板杆5的齿部15b啮合。使用上述的结构而将来自伺服马达19的反力附加于加速踏板3(参照说明书摘要及图1)。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132225号公报(以下称作“JP2005-132225A”)中,使用构成踏力变更机构的可变摩擦板7、固定轴8及致动器9(例如,电磁螺线管)而向驾驶员通知运转特性的切换(参照说明书摘要及[0011])。另外,在JP2005-132225A中,示出了在固定有加速踏板2的旋转轴3与可变摩擦板7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12的情况(图10)。由此,当加速踏板2弹回时,可变摩擦板7的摩擦力不向旋转轴3传递(参照[0038])。
发明概要
如上所述,在JP2007-026218A中,虽然使用了具有齿轮19a及齿部15b的减速机构来传递反力,但在上述文献的说明书中没有发现关于该减速机构的详情(传动比等)的记载。
另外,在JP2007-026218A的图1、图2及图4示出了齿轮19a和齿部15b,但若根据这些图判断,即便使伺服马达19的齿轮19a最大限度旋转的情况下,也仅使齿轮19a的一部分与齿部15b啮合,产生完全不与齿部15b啮合的部分。这样一来,在齿轮19a中,仅向其一部分持续施加较大的力,由此产生损耗严重的部分和完全未损耗的部分。其结果是,在使伺服马达19的齿轮19a最大限度旋转的情况下,同齿轮19a的整周与齿部15b啮合的情况相比,可能导致齿轮19a整体的耐久性下降。
此外,在使伺服马达19的齿轮19a最大限度旋转的情况下,仅齿轮19a的一部分与齿部15b啮合意味着伺服马达19的驱动轴19b的旋转角度低于360°。这样一来,不仅是齿轮19a,对于伺服马达19的各部件来说,施加力的位置不均匀,与施加更平均化的力的情况相比,伺服马达19整体的耐久性降低。尤其是在伺服马达19为有刷马达的情况下,有刷马达的换向器与电刷接触的范围被限定,仅特定的位置容易损耗。这样一来,在损耗严重的位置与损耗不严重的位置产生阶梯差,很可能使伺服马达19整体的耐久性降低。另外,可能产生伴随着损耗量之差的异响、负载阶梯差(伺服马达19旋转时的旋转阻力的不同),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协调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JP2005-132225A中,可变摩擦板7与单向离合器12设在固定有加速踏板2的旋转轴3上(图10)。因此,在将JP2005-132225A的可变摩擦板7及单向离合器12应用于JP2007-026218A的结构的情况下,可变摩擦板7及单向离合器12应设在供加速踏板3及踏板杆5固定的杆轴7(图1)上。这样一来,即便将JP2005-132225A的可变摩擦板7及单向离合器12应用于JP2007-026218A的结构,伺服马达19的齿轮19a与踏板杆的齿部15b的位置关系也没有任何变化,解决不了任何上述损耗部分的不均匀(偏损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传递反力的传递系统的耐久性的反力踏板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给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反力踏板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反力踏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踏板构件,其供驾驶员进行踏下操作;马达,在所述驾驶员踏下所述踏板构件时,该马达对所述踏板构件朝弹回方向赋予反力;以及马达侧输出轴,其配置在所述马达,且将所述马达的旋转向所述踏板构件侧输出,在所述马达侧输出轴与所述踏板构件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在所述踏板构件的踏下操作时能够传递旋转力,而在所述踏板构件的弹回操作时无法传递旋转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美姿把,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美姿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45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