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构件、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3430.7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1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宏晓;原田昌明;古川匠;野濑启二;寺田健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2 | 分类号: | G03G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构件 制造 方法 电子 照相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照相设备等中使用的充电构件、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图像形成设备中,通常用于感光构件等的接触充电的充电构件设置有包含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等的弹性层,以确保其与被充电构件之间的均匀辊隙和防止被充电构件擦伤。然而,调色剂或其外部添加剂易于附着至该弹性层的表面。此外,在弹性层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静止状态下长期彼此保持接触的情况下,弹性层在其保持接触的部分可能发生永久变形(经历永久形变)。对于该现象,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提出将充电构件的弹性层的表面用能量射线如紫外线或电子射线照射而设置表面改性层的充电构件。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9-16035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根据专利文献1的充电构件进行的研究结果已揭示:此类充电构件可能引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清洁不良。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发生的该清洁不良是指应该用弹性刮板基本上除去的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任何残余调色剂滑过弹性刮板,从而降低通过随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周期形成的电子照相图像品质的现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构件,其能够在具有足以以充分的宽度形成充电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之间的辊隙的高柔软性的同时不容易引起电子感光构件上的清洁不良,并提供所述充电构件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长期稳定地形成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电子照相设备,这是因为其可以较少引起任何充电性能随时间的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构件,其包括导电性支承体和作为表面层的弹性层,其中: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具有通过用电子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区域,和所述固化区域以球形聚乙烯颗粒露出所述弹性层的表面的状态支承所述球形聚乙烯颗粒,由此使所述弹性层的表面粗糙化。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充电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充电构件包括导电性支承体和作为表面层的弹性层,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具有通过用电子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区域,和所述固化区域以球形聚乙烯颗粒露出所述弹性层的表面的状态支承所述球形聚乙烯颗粒,由此使所述弹性层的表面粗糙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导电性支承体上形成包含所述球形聚乙烯颗粒的橡胶层;
(2)研磨所述橡胶层的表面从而使所述球形聚乙烯颗粒的一部分露出所述表面;和
(3)将通过所述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球形聚乙烯颗粒的一部分露出的所述橡胶层的表面用电子射线照射,从而在所述橡胶层的表面形成所述固化区域。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上述充电构件和与所述充电构件接触设置并且可通过所述充电构件静电充电的被充电构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在具有足以以充分宽度形成充电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之间的辊隙的柔软性的同时防止清洁不良发生的充电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充电辊的结构的实例的模式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具有充电构件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结构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3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充电构件的表面部分的形态的模式的截面图。
图3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充电构件的表面部分的另一形态的模式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通用硬度的测量结果的实例的图。
图5为示出电子射线照射设备的结构的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对根据专利文献1的充电构件中发生清洁不良的原因进行了许多研究。结果,本发明人推测其机理如下所述。
图2示意性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充电构件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结构的实例。附图标记21表示作为被充电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为鼓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具有导电性支承体21b和在支承体21b上形成的感光层21a作为基本构成的层。然后,感光构件围绕轴21c沿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以预定圆周速度旋转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3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