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侧部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63324.9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康哲;北山贤一;永井重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 ||
1.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对车身的车顶进行支承的车身柱中的形成外表面的外面板在外部上部件上结合有外部下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结凹部,其使所述外部下部件与所述外部上部件结合;和
车门密封罩,其将所述连结凹部覆盖,
所述车门密封罩呈截面U字形状,并由作为中央部分的U字状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向上方延伸的U字状的上唇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的U字状的下唇部构成,
在所述上唇部及所述下唇部的分别与所述外部上部件及所述外部下部件重叠的前端中,与所述车身的车门的车门侧密封部件紧贴的密封紧贴面部的前端以不会使所述车门侧密封部件从所述外部上部件及所述外部下部件分离那样的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剩余的前端以成为层差的厚度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板形成为截面U字状,所述上唇部及所述下唇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前端而使厚度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的前端由前端厚度渐变部和前端厚度恒定部构成,其中,该前端厚度渐变部朝向从所述密封紧贴面部的所述前端远离的方向而使厚度逐渐增加,该前端厚度恒定部与所述前端厚度渐变部连续且使厚度恒定部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密封罩的、与所述上唇部的所述前端连续且与所述下唇部的所述前端连续的前末端及后末端,通过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前车门开口缘及后车门开口缘上的各自的车门开口密封条而被覆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唇部及所述下唇部具有与所述密封紧贴面部连续的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
所述密封外壁厚调整区域部由壁厚渐变部和中间壁厚渐变部构成,其中,该壁厚渐变部使壁厚朝向远离所述密封紧贴面部的方向且朝向所述主体部而逐渐增加,该中间壁厚渐变部与所述壁厚渐变部连续且使壁厚朝向所述主体部逐渐增加,
所述壁厚渐变部形成使其与所述密封紧贴面部的边界线部与所述前端大致正交的三角形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33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后底板和横梁的机动车车身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