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制动器的操作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0390.0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7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胡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0 | 分类号: | B66B5/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敬莲 |
地址: | 瑞士赫尔***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制动器 操作 | ||
1.一种用于将电梯轿厢(2)制动在制动过梁(7)上的电梯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过梁(7)优选是整合到导轨(6)中的制动过梁(7),所述电梯制动装置(20、20’)包含:
制动壳体(21),
第一制动体(22),所述第一制动体(22)以能够运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上,并且所述第一制动体(22)被实施用以当与所述制动过梁(7)接触并且在所述制动过梁(7)与所述制动壳体(2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随同所述制动过梁(7)一起运动,并且由此,将所述制动过梁(7)夹紧并且使所述制动壳体(21)紧合,
顶杆(25),所述顶杆(25)布置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上,从而所述制动过梁(7)能够布置在所述第一制动体(22)与所述顶杆(25)之间,
其中,在正常状态中,所述第一制动体(22)与所述顶杆(25)之间的间距(S1)至少相当于所述制动过梁的厚度(S3)加上在所述第一制动体、所述制动过梁(7)与所述顶杆(25)之间所需的通行余隙(S2),
其中,所述顶杆(25)在需要情况下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制动体(22)的方向基本上沿着垂直于所述制动过梁(7)走向的作用线进给,并且所述顶杆(25)能够被推压到能被布置于所述第一制动体(22)与所述顶杆(25)之间的制动过梁(7)上,
其中,所述第一制动体(22)通过由于将所述顶杆(25)推压到所述制动过梁(7)上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能够与所述制动过梁(7)发生接触,
以及,所述电梯制动装置(20、20’)还包含推压杆(28),所述推压杆(28)以能够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上,并且所述推压杆(21)根据需要作用于所述顶杆(25)上,用以将所述顶杆(25)推压到所述制动过梁(7)上,由此,在侧向上推移所述制动壳体(21),并且使所述第一制动体(22)与所述制动过梁(7)发生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所述电梯制动装置(20)包含第二制动体(30),所述第二制动体(30)布置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上,从而所述制动过梁(7)能够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制动体(22)与所述第二制动体(30)之间,并且,能够由所述第一制动体(22)对所述制动壳体产生的紧合使得所述制动过梁(7)能够在所述第一制动体与所述第二制动体(30)之间被夹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所述顶杆(25)实施为第二制动体(30),并且所述第二制动体(30)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中通过止挡栓(32)得到支承并且通过压紧元件(31)朝向所述制动壳体(21)得到支撑,从而所述第二制动体(30)能够优选借助所述推压杆(28)朝向所述制动过梁(7)进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所述顶杆(25)是压紧栓(26),所述压紧栓(26)支承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上或者支承在所述第二制动壳体(30)上,从而所述压紧栓(26)能够优选借助所述推压杆(28)朝向所述制动过梁(7)进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所述顶杆(25)是推压滚子(27),所述推压滚子(27)支承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上,从而所述推压滚子(27)能够优选借助所述推压杆(28)朝向所述制动过梁(7)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制动体(22)包含紧合偏心轮(23),所述紧合偏心轮(23)能够绕布置在所述制动壳体(21)上的转动轴(24)转动,并且其中,当将所述紧合偏心轮(23)推压到所述制动过梁(7)上时,所述紧合偏心轮(23)通过在紧合偏心轮(23)与制动过梁(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发生扭转,由此,所述制动壳体(21)被往回压并且紧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所述紧合偏心轮(23)通过复位器(37)在正常位置被定中心,并且离开正常位置或者达到夹紧状态或者达到制动状态这些过程通过电传感器(36)来判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所述电传感器(36)检测所述复位器(37)的位置,以便对离开正常位置或者达到夹紧状态或者达到制动状态这些过程进行判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温特奥股份公司,未经因温特奥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03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阻尼Mn-Cu基减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容器和封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