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设置工法以及钢板单元的连接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9544.4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忠明;竹内成行;中西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鹿屹;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单元 设置 以及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钢板单元和钢板弧打设并贯入海底、海岸、护岸、岸壁等的地基进行设置,形成护岸和防波堤等港湾、海洋构造物的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设置工法以及钢板单元的连接部结构。
背景技术
形成护岸和防波堤等海洋构造物的钢板单元为筒形,俯视断面呈圆形、椭圆、鼓形、多边形等,连接所述钢板单元的钢板弧分别形成圆弧形等。由此,保持对抗波浪、潮流、雨水等外力的张力以及用于保持填充材料的强度。
这种钢板单元和钢板弧通常在安装现场附近的地上作业区域等中,将多个外壳件一体组装成筒体状。这些外壳件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利用螺栓将形成在连接用边缘部上的凸缘连接,或如专利文献2所示,通过周向焊接或纵向焊接进行组装。
可是,作为利用钢板单元和钢板弧设置海洋构造物的施工工法,包括在海底的地基上打设混凝土而形成的基础上竖直设置并固定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直立式,以及呈打桩状将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直接打入海底的地基的埋设式。
通过埋设式构筑海洋构造物时,在安装现场附近的地上作业区域组装钢板单元和钢板弧,而后将这些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由运输驳船、起重船搬运到规定的安装现场,通过起重船的大型起重机吊起并沉设到规定位置,并用振动打桩锤等打设。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306833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68873
特别是设置在海岸等的钢板单元和钢板弧与设置在河川等的小径钢板单元和钢板弧不同,多为大径且高度高的大型钢板单元和钢板弧。此外,现有的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外径为15m~25m左右,但是近年的钢板单元和钢板弧在海外等大规模围海造地护岸等中,需要外径达30m~50m、高度达30m~60m的大型构件。
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外径和高度如上所述充分加大时,在1)驳船运输时,2)使用扬程高的悬臂型等履带式起重机等制作时,3)使用扬程高的驳船附带起重机打设钢板单元和钢板弧时等,如果分别受到飞机航线、输电线、桥梁的高度限制(例如50m),则存在不能作业的可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设置工法以及钢板单元的连接部结构,通过分割钢板单元和钢板弧,可以克服运输时、制作时、打设时等的高度限制,在安装施工作业中进行连接,可以容易且精度良好地短时间组装、设置。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方式的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设置工法将形成筒状的多个钢板单元隔开规定间隔打入设置于地基之后,在所述钢板单元之间将钢板弧打入地基,由所述钢板弧将所述钢板单元彼此连接,并至少在所述钢板单元内填充有填充材料,其中,所述钢板单元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构成,将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单元的筒状的第一壳体板沿壳体轴心方向打入地基中,从所述第一单元的上方吊放所述第二单元,将形成所述第二单元的筒状的第二壳体板嵌合于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一单元上方连接所述第二单元,且所述连接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板的上端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利用周向焊接将所述第一壳体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板的下端部接合。
第二方式的钢板单元和钢板弧的设置工法将形成筒状的多个钢板单元隔开规定间隔打入设置于地基之后,在所述钢板单元之间将钢板弧打入地基,由所述钢板弧将所述钢板单元彼此连接,并至少在所述钢板单元内填充有填充材料,其中,所述钢板单元由第一单元、中间单元和第二单元构成,将形成所述第一单元的筒状的第一壳体板沿壳体轴心方向打入地基中,从所述第一单元的上方吊放所述中间单元,将形成所述中间单元的筒状的中间壳体板嵌合于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一单元上方连接所述中间单元,且所述连接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板的上端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利用周向焊接将所述第一壳体板的上端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板的下端部接合,将形成所述第二单元的筒状的第二壳体板的下端部嵌合于中间连接构件,在中间单元的上端连接第二单元,且所述中间连接构件位于中间单元的上端部且安装于所述中间壳体板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利用周向焊接将所述中间壳体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板的下端部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9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弹跳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电化学同步脱氮除磷装置及城市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