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7768.1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邦彦;浅野诚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21/08 | 分类号: | F02D21/08;F02D13/02;F02D2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从排气侧涡轮的下游部分流的废气在利用冷却器冷却之后向吸气侧压缩机的上游部回流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以能够在内燃机的过渡运转时使合适的废气回流的方式对废气的流量进行控制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最近的内燃机中,从小型化、低燃料消耗费、低废气的观点出发采用增压机对向内燃机供给的空气进行加压,作为这样的采用了增压机的内燃机已知在日本特开2009-25020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技术:在具备可变动阀机构和增压机的内燃机中,设有使从排气侧涡轮(以下,称为涡轮。)的上游部分流的废气向吸气侧压缩机(以下,称为压缩机。)的上游侧导入的第一废气回流通路、以及使废气向压缩机的下游侧导入的第二废气回流通路,并且,通过控制阀对上游侧废气量和下游侧废气量进行调整以获得基于运转状态设定的目标废气回流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0209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通常具备增压机的内燃机中,在使废气向压缩机的上游部回流的结构中,存在如下的现象:由于从废气与新气的合流部到工作缸为止的路径的较长、在过渡时将压缩机的上下连结的空气旁通通路的空气旁通阀的打开等主要原因,导致在如减速运转时、加速运转时那样的过渡时废气量暂时性增加或者减少而使废气量无法稳定地导入成目标值。因而,由于该废气的不合适的回流而产生基于空气燃料比的变动的排气的恶化、转矩的变动,除此之外,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导致失火的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内燃机的过渡运转时能够将向工作缸内导入的废气精度良好地控制为目标值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使从涡轮的下游部分流并冷却后的废气向压缩机的上游部回流的内燃机中,在内燃机处于增压状态且废气回流的状态下,在减速时或者加速时使绕过压缩机的空气旁通阀成为关闭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过渡运转时的废气的暂时性增加、或者减少,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着空气燃料比变动的排气恶化、转矩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对内燃机的节流阀及废气泄压阀的稳态目标开度对应关系(map)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3是对废气回流控制阀开度和废气回流率的关系、及填充效率和节流阀开度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4是对在图2所示的特性图中,在从运转动作点B向运转动作点A加速了的情况下的节流阀、废气回流控制阀、空气旁通阀、废气泄压阀各自的开度、吸气压力、填充效率及废气回流率的时间性变化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5是对在图2所示的特性图中,在从运转动作点A向运转动作点B减速了的情况下的节流阀、废气回流控制阀、空气旁通阀、废气泄压阀各自的开度、吸气压力、填充效率及废气回流率的时间性变化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6是对在图2所示的特性图中,在从运转动作点A向运转动作点C急停了的情况下的节流阀、废气回流控制阀、空气旁通阀、废气泄压阀各自的开度、吸气压力、填充效率及废气回流率的时间性变化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7是对吸气阀及排气阀具备了相位可变机构的吸气阀和排气阀的阀升程模式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8是对吸气阀具备了升程可变机构的吸气阀的阀升程模式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9是对填充效率与吸气阀动作角的关系、及废气导入时的吸气阀动作角修正量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10是对内燃机的升程·相位可变机构、及废气泄压阀的稳态目标开度对应关系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11是对在图10的特性图中,运算升程·相位可变机构、废气回流控制阀、废气泄压阀、点火时期、及燃料喷射的各控制指令值的控制模块进行说明的结构图。
图12是对在图10的特性图中,根据节流阀开度、废气回流控制阀开度、气流传感器检测流量、废气回流控制阀的前后压力状态、大气状态、升程·相位可变机构位置而运算填充效率、废气回流率、吸气压力的控制模块进行说明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7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