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壳体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2533.3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崇;大见康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69;H01M10/658;H01M10/659;B60H1/00;B60L11/18;B60K1/04;B60L1/00;B60L11/12;B60L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鲁滨;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壳体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节电池壳体内部的温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用于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的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等作为环境友好型车辆受到大量关注并且已投入实际使用。电动机通过从具有多个能够充放电的单电池的电池输出的电力而被驱动。
在高温环境中,电池将更快地劣化,从而电池的寿命将更短。因此,正在施行各种防热对策。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5-093434(JP2005-093434A)记载了一种冷却电池壳体内部的系统。在该冷却系统中,当电池室内的温度比车外温度高时,车外空气通过驱动风扇而被导入电池壳体内。当车外温度比电池壳体内的温度高时,通过驱动风扇而被吸入的空气在首先通过从蒸发器盘管通过而被冷却之后被导入电池壳体内。
然而,在JP2005-093434A中,必须驱动风扇以冷却电池,因此能量消耗量增大。当车外温度比电池壳体内的温度高时,必须利用空调用致冷剂来冷却该空气。因此,无法抑制车辆停车时电池的温度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因而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和一种车辆,其抑制用来冷却电池的能量的量的增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收纳电池的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包括: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由金属制成;第二层,所述第二层由隔热材料制成;和第三层,所述第三层由相变蓄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层比所述第一层更靠近所述电池。所述第三层比所述第二层更靠近所述电池。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电池可以是其中配置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群。利用该结构,保护了由多个单电池组成的电池群以免过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池壳体;电机;和电池,所述电池供给电力以使所述电机运转。所述电池壳体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由金属制成。所述第二层由隔热材料制成,并且比所述第一层更靠近所述电池。所述第三层由相变蓄热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二层更靠近所述电池。所述电机产生用于使所述车辆行驶的原动力。根据该结构,在所述车辆中,抑制了为了冷却电池而消耗的能量的量的增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还可以包括所述车辆的散热部以及热输送装置。所述热输送装置可以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循环路径,所述循环路径使致冷剂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配置在所述散热部中。根据该结构,电池壳体和热输送装置的协同效果使得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电池的温度上升。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中,所述循环路径可具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可以构造成使所述致冷剂移动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致冷剂已通过与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的第一热交换而从液态变成蒸气态。这里,所述第一热交换可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进行。所述第二连接管可以构造成使所述致冷剂移动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致冷剂已通过与所述散热部进行的第二热交换而从蒸气态变成液态。这里,所述第二热交换可以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进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车辆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车辆高度方向上定位成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高。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管可以具有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管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管可以具有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竖管。另外,所述热输送装置可以构造成使所述致冷剂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自然循环。根据该结构,既不需要用于使致冷剂移动的泵,也不需要电源等,因此抑制了为了使热输送装置运转而消耗的能量的量。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中,所述散热部可以是允许空气在所述车辆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流动的通风管道。根据该结构,通过简单的结构使第二热交换器处产生的热放出到车外。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配置在所述通风管道的内部的非照射区域内。所述非照射区域可以未被进入所述通风管道的直射日光照射。根据该结构,防止了第二热交换器由于直射日光而加热,因此提高了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中,所述通风管道可以具有倾斜管部和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管部。另外,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配置在所述倾斜管部中。所述倾斜管部可以相对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倾斜并且包括所述非照射区域。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非照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25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及其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活性炭-纳米银协同抗菌织带的染色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