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壳体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2533.3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崇;大见康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69;H01M10/658;H01M10/659;B60H1/00;B60L11/18;B60K1/04;B60L1/00;B60L11/12;B60L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鲁滨;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壳体 车辆 | ||
1.一种收纳电池的电池壳体,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由金属制成;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由隔热材料制成,并且比所述第一层更靠近所述电池;和
第三层,所述第三层由相变蓄热材料制成,并且比所述第二层更靠近所述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电池是其中配置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群。
3.一种车辆,包括:
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电机,所述电机产生用于使所述车辆行驶的原动力;以及
电池,所述电池供给电力以使所述电机运转,
其中:所述第一层由金属制成;
所述第二层由隔热材料制成,并且比所述第一层更靠近所述电池;并且
所述第三层由相变蓄热材料制成,并且比所述第二层更靠近所述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还包括:
所述车辆的散热部;以及
热输送装置,所述热输送装置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循环路径,所述循环路径使致冷剂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其中: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并且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配置在所述散热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循环路径具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构造成使所述致冷剂移动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致冷剂已通过与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的第一热交换而从液态变成蒸气态;
所述第一热交换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进行;
所述第二连接管构造成使所述致冷剂移动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致冷剂已通过与所述散热部进行的第二热交换而从蒸气态变成液态;并且
所述第二热交换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定位成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高;
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管;
所述第二连接管具有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竖管;并且
所述热输送装置构造成使所述致冷剂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自然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散热部是允许空气在所述车辆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流动的通风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通风管道的内部的非照射区域内;并且
所述非照射区域未被进入所述通风管道的直射日光照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通风管道具有倾斜管部和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管部;并且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倾斜管部中;
所述倾斜管部相对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倾斜并且包括所述非照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在所述通风管道中设置有开闭阀,所述开闭阀在允许空气通过的开启位置与抑制空气通过的关闭位置之间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还包括驱动所述开闭阀的驱动部,其中
所述驱动部构造成在所述车辆外部的温度低于预定阈值时将所述开闭阀操作到所述关闭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车辆外部的温度等于或高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将所述开闭阀操作到所述开启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预定阈值是基于所述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而被设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25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及其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活性炭-纳米银协同抗菌织带的染色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