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以及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280046285.1 | 申请日: | 2012-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7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M·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2G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以及 用于 运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具有曲轴箱和汽缸盖,所述汽缸盖具有用于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燃烧室的排气的通入到排气歧管/排气集管/排气弯管中的排出通道。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开头所述类型的内燃机已由现有技术公知。所述内燃机尤其是具有也被称为发动机缸体的曲轴箱和汽缸盖。曲轴箱和汽缸盖共同形成内燃机的燃烧室,其中,例如曲轴箱具有呈朝汽缸盖方向在边缘敞开的凹部形式的燃烧室的至少绝大部分,汽缸盖仅仅之后封闭所述燃烧室。另外,曲轴箱可包括内燃机的冷却水套和传动机构壳体。在汽缸盖中通常设置有内燃机的配气机构、即尤其是阀。配气机构用于空气进入燃烧室中或者说排气排出。内燃机的凸轮轴也可设置在汽缸盖中。排气从内燃机的燃烧室尤其是通过配气机构流入到排出通道中。排气从所述排出通道到达排气歧管中,接着到达内燃机的排气管中,通过所述排气管,排气被导出到内燃机的周围环境中,尤其是经由排气净化装置。
在内燃机的热机运转工况中,即当内燃机的温度低时,在所述内燃机中产生不期望的摩擦力,例如在燃烧室的壁与设置在燃烧室中的活塞之间。因此,目标在于,尽可能快速地提高内燃机的温度并且由此缩短热机运转工况,以便使摩擦力最小。从内燃机的燃烧室流出的排气由于在燃烧室中进行的燃烧过程而骤热。因此,由现有技术已经公知,例如由DE 33 22 063A1已经公知,使用排气的温度来加热内燃机的润滑油循环回路的润滑油。为此目的,在所列举的文献中描述了引导排气的部件与润滑油循环回路之间的热管。但这种处理方式具有缺点:一方面,所传递的热流量(每单位时间的热量)受热管限制,另一方面,仅仅润滑油被加热,这仅仅稍微缩短了内燃机的预热工况并且仅仅间接地影响摩擦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所述内燃机不具有开头所述的缺点,而是比由现有技术公知的内燃机明显快速地达到其运行温度。由此,预热工况的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并且内燃机的总效率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这如下来实现:汽缸盖具有与排出通道和排气歧管不同的加热通道的至少一个区域,所述加热通道的进入侧从排出通道之一或排气歧管分支出并且所述加热通道可被可借助于调节元件调整的排气质量流流过。因此,排气的热量不应如由现有技术公知的那样仅仅间接地通过流体、尤其是润滑油再输送给内燃机。而是提出,从燃烧室流出的排气至少部分地流入到加热通道中并且通过所述加热通道被引导到内燃机的在温度低时产生特别强烈的摩擦力的区域,尤其是在汽缸盖中。在此,加热通道的进入侧连接在排出通道的至少之一或者说排气歧管上,由此,排气可从排出通道或者说排气歧管到达加热通道中。为此尤其是需要注意的是,与排出通道和排气歧管分开地构造加热通道,即与所述排出通道和排气歧管不同。排气就此而言从加热通道由排出通道或者说排气歧管分支起相对于所述排出通道或者说排气歧管并行/平行地在加热通道中被引导。
在此,流过加热通道的排气质量流应可借助于调节元件调整。调节元件原则上可处于任意位置上。但优选所述调节元件存在于加热通道中,尤其是在所述加热通道的入口紧之后。调节元件优选构造成横截面调节元件,所述横截面调节元件被这样控制和/或调节,使得加热通道被或者说可被预给定的排气质量流流过。
以此方式可通过调节元件在排出通道或者说排气歧管与至少汽缸盖之间建立流动连接。据此,汽缸盖在调节元件至少部分地打开的情况下不仅通过排出通道或者说排气歧管、而且附加地通过加热通道由排气流过。加热通道在此尤其是在汽缸盖中通到在内燃机预热工况期间应快速预热的区域。内燃机就此而言比由现有技术公知的内燃机明显快速地达到其运行温度。
加热通道应优选仅仅在预热工况期间由排气流过。但附加地或作为替换方案也可提出,加热通道在内燃机的紧跟预热工况之后的正常工况期间被排气流过,以便提高内燃机的温度。以此方式可在内燃机的确定的运行范围内提高其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6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