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碳钢板、淬火构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43433.4 | 申请日: | 2012-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4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竹田健悟;冢野保嗣;荒牧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8/02;C21D9/46;C22C38/06;C22C38/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碳钢 淬火 构件 以及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加工性、特别是冷锻造性优异的中碳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通过将该中碳钢板成形后淬火而得到的构件(淬火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9月9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1-197044号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到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链(chain)、齿轮、离合器、锯、刀具等的构件要求耐磨损性以及耐疲劳性,因此需要通过淬火来提高构件的强度(特别是表面的强度)。
以往,上述构件,是通过热锻造对含有0.2质量%以下的C的钢(钢板、钢块)进行成形,并通过渗碳和高频淬火来提高构件表面的强度从而制造出来的。在这样的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为了确保热锻造时的可加工性,C量被降低至0.2质量%,为了补偿由低C所致的淬火性的不足,通过渗碳来提高构件的表面的碳浓度。
近年来,以CO2削减、成本削减为目的,节能的社会需求在提高,需求能够在更低温以更短时间且更少的工序数的条件来制造具有充分强度的构件的制造方法。
为了对应于这样的需求,例如,可以考虑将热锻造之类的热成形变更为冷锻造之类的冷成形、或提高成形前的钢板中的碳浓度(淬火性)从而省略渗碳。该情况下,需要即使提高钢板的C量也能得到充分的冷加工性的中碳钢板。特别是近年来加工技术发达,对钢板可采用加工度比以往高的成形法,因此对钢不但要求软质、容易变形(低的变形阻力),还要求不会发生裂纹且能耐受严苛的加工(高的变形能力)。作为这样的加工度高的成形法,例如,可举出:从多方向同时施加压缩载荷的、以加工精度的提高和加工时间的缩短为目标的压制方式等。
本发明人发现,如果是即使是在冷加工时产生了等效应变(相当应变、当量应变)超过1那样的加工区域的情况也不产生裂纹的钢板,则能够应用于上述的加工度高的成形法。
然而,以往技术,对于上述的加工度高的成形法(产生等效应变超过1那样的加工区域的成形法),难以使用C浓度高的中碳钢板。
例如,专利文献1~8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加工而得到成形品的中碳钢板。
在这些文献之中,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中高碳钢板,其由C:0.1~0.8质量%、S:0.01质量%以下的亚共析钢形成,以碳化物球状化率为90%以上的方式在铁素体中分散有碳化物,且平均碳化物粒径为0.4~1.0μm,根据需要铁素体结晶粒径被调整为20μm以上。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放边性优异的中高碳钢板的制造方法。这些专利文献1以及2的钢板,通过退火使碳化物粗大化,将平均碳化物粒径控制在0.4~1.0μm,因此屈服比大、且容易产生以粗大碳化物为起点的裂纹,难以将这些钢板应用于上述的加工度高的成形法。
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疲劳特性优异的冲裁部件用钢板。该专利文献3中,为了将碳化物控制在0.3μm以下,将以50%以上的压下率冷轧制了的钢板在Ac1℃以下的温度退火。然而,该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钢板的制造方法,通过高的压下率,显微组织被微细化,因此钢板的硬度上升到200~400HV(屈服强度600~1400MPa左右),得不到充分的冷加工性(低的变形阻力)。
同样地,专利文献4~8公开了一种控制了碳化物的形态的中碳钢板。然而,专利文献4~6中,从低温相析出了碳化物,因此碳化物的粒径分布容易扩大,容易产生以粗大碳化物为起点的裂纹。另外,专利文献7中,在球化退火前没有实施热处理,因此容易产生未充分球状化的粗大碳化物,该碳化物容易成为裂纹的起点。专利文献8中,同时地进行了球化退火和加工,因此碳化物的粒径分布容易扩大,容易产生以粗大碳化物为起点的裂纹。
这样,未发现能够应用于上述的加工度高的成形法的中碳钢板是实情。
另外,齿轮之类的构件,即使是通过淬火提高了构件表面的硬度的情况,也要求通过构件内的均匀的淬火而具有优异的形状精度。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的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在退火时包含Ac1~Ac1+100℃的温度范围,因此不仅碳化物粗大化,而且在该温度范围中,在作为奥氏体的部分与作为铁素体的部分之间,碳化物的大小产生差别。由于该碳化物的大小的差别,在构件制造中的淬火的加热时奥氏体变为混晶组织,钢板的淬火性、以及淬火后的构件的形状精度降低。
这样,以往技术也存在淬火后的构件的形状精度小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1-80884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3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工艺常温铝蚀刻制程
- 下一篇:一种飞行中能减少直升机重量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