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芯缆线与多芯连接器的连接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39013.9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寿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自达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线 连接器 连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等的活动用多芯缆线与多芯连接器的连接构造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对于用于对机器人等设备输送动力、信号的缆线,为了追随机器人的动作,需要具有柔软性,并且,为了收发大量的信号,使用多芯缆线(以下,适当地称作“缆线”)。参照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图1、2对该缆线进行说明(以下相同),如该图所示,该缆线是通过利用护套2覆盖多根(多芯)的绝缘芯线3而成的(专利文献1)。
该缆线1与机器人等设备之间的链接通常使用多芯连接器(以下,适当地称作“连接器”)(专利文献2),如该图1、2所示,该多芯连接器5具有供固定于上述绝缘芯线3的末端的端子片4进入的多个孔6。
如图1、2所示,该多芯缆线1与多芯连接器5之间的连接以下述方式进行:在缆线1的各绝缘芯线3的各末端分别设置端子片4,并将该各端子片4插入于连接器5的各孔6。
根据图1、2能够理解,此时,缆线1的末端部的护套2被剥掉而绝缘芯线3露出规定长度(剥出),在该状态下连接于连接器5。
另一方面,对于该设备与缆线之间的连接部,以往,缆线1(缆线护套2)末端借助金属件等被固定于设备,以免在上述剥出绝缘芯线3部分施加有弯曲力。但是,若进行固定,则存在对设备的活动造成抗力,至少在该剥出绝缘芯线3的部分施加有弯曲力,产生因该弯曲而导致的绝缘芯线3的断线的情况。
因此,需要进行如下工作:不利用金属件等将缆线1固定于设备,将该缆线1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部形成为柔性连接部(柔软性高的连接部),并防止绝缘芯线3的断线,如图4所示,通常形成为包括该露出部分在内、包裹拉线护套2的末端和连接器5而形成树脂覆层8的缆线1和连接器5的连接构造。此时,绝缘芯线3和护套2等当然也要求具有柔软性。
在形成该树脂覆层8时,若端子片4嵌入连接器5的各孔6,则在6、4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或者不存在间隙,因此,各孔6被完全堵塞或者在一部分存在间隙,并且,并非所有的端子片4均嵌入(连接)各孔6,也可以有几个孔6保持原样(未嵌入有端子片6),熔融树脂经由间隙朝连接器5的连接侧开口(该图2的左侧开口5a)侧泄漏的情况较多。若泄漏的话,则存在招致连接器5的连接不良的顾虑。
为了消除这种顾虑,以往,从连接器5的连接侧开口5a等朝连接器5内装入(嵌入)型芯,利用该型芯来堵塞上述间隙、孔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83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96487号公报
但是,连接器5的内表面以及各孔6与型芯之间的缝隙极小,该型芯的嵌入繁琐,作业性差(成为自动化的障碍)。另一方面,若为了使作业性变好而加大缝隙,则熔融树脂从该缝隙泄漏,成为产生毛刺的原因。
并且,由于多芯缆线1的外径尺寸公差大(例如±1mm),因此,在形成上述树脂覆层8时,若缩小模具的缆线夹持部的缝隙,则容易在该夹持部啮入缆线护套2,若发生啮入,则会对缆线1(护套2)造成损伤,会成为不合格产品、或者招致绝缘不良。另一方面,若增大该缝隙,则会招致在夹持部发生树脂泄漏而产生毛刺。
虽然能够通过在上述型芯与各孔6之间的间隙、孔6自身、缆线1与模具缝隙部的间隙中堵入粘接剂、金属制成型封堵物等来防止树脂泄漏,但该封堵作业繁琐,作业性差(成为自动化的障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不使用型芯、封堵物,防止覆层树脂进入上述端子片用孔6、空隙、以及缆线1与模具缝隙部的间隙。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在形成上述树脂覆层8之前,利用具有不会从未嵌入有端子片的孔漏出的性状的树脂,包括露出的多芯的绝缘芯线3的周围在内、遍及多芯连接器5和缆线护套2末端进行包覆,并进一步在其上形成上述树脂覆层8。
即,发现:若调整熔融树脂的熔融温度(熔融粘度),则熔融树脂由于自身的表面张力而不会从上述端子片用孔6漏出,在本发明中,确定该不产生泄漏的孔6的大小以及树脂熔融温度。具体而言,将上述孔6的整体面积S1与该孔6的壁面积S2之比(S1/S2)设定为0.5~20,将覆层树脂的熔融粘度设定为0.5~200Pa·s。S1、S2的详细情况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自达电线株式会社,未经大自达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9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交换玻璃板的边缘发光
- 下一篇:三波段红外和视频图像复合型火焰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