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4432.3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7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亨;增田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66/00 | 分类号: | F16D66/00;F16D65/14;F16D65/18;G01L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刘晓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等的电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制动装置,采用了由液压缸驱动摩擦垫来对制动盘进行按压的液压制动装置,但近年来,伴随着ABS(Antilock Brake System)等制动控制的引入,不使用液压电路的电动制动装置受到注目。
电动制动装置具有由电动马达驱动的旋转轴、与将该旋转轴的旋转转换成直线运动的直动机构,并利用该直动机构的直动部按压摩擦垫而将该摩擦垫朝制动盘推压。而且,在电动制动装置中,为了将制动力控制为所希望的大小,大多组装有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作为组装有上述那样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电动制动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装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制动装置具有利用桥(bridge)将夹着制动盘对置的对置片连结的制动钳主体(caliper body)、与组装于制动钳主体的直动机构,并利用该直动机构的直动部对摩擦垫进行按压而将该摩擦垫朝制动盘推压。而且,在制动钳主体的桥部与对置片的接合位置组装有应变传感器,利用该应变传感器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制动装置也具有利用桥将夹着制动盘对置的对置片连结的制动钳主体、与组装于制动钳主体的直动机构,在该直动机构的直动部埋入一对电极,并通过对与应变对应地变化的电极之间的电阻进行测量而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动制动装置也具有利用桥将夹着制动盘对置的对置片连结的制动钳主体、与组装于制动钳主体的直动机构,在该直动机构的直动部的内部设置液压室,通过利用液压传感器对与应变对应地变化的液压室的压力进行测定而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7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14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04990号公报
然而,通常,在摩擦垫与制动盘之间产生摩擦热,由于该摩擦热,摩擦垫的周围处于高温。
而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制动装置将用于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的应变传感器配置于制动钳主体的桥部与对置片的接合位置。因此,应变传感器变得高温,从而无法将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配置于应变传感器的附近,存在噪声(noise)容易进入传感器信号的问题。另外,制动钳主体变得高温时温度分布变得不均匀而产生热应变。该热应变成为误差,因此难以以较高的精度对摩擦垫的按压力所引起的应变进行测定。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制动装置也将用于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的电极配置于对摩擦垫进行按压的直动机构的直动部,因此电极变得高温,从而无法将信号处理电路配置于电极的附近,存在噪声容易进入信号的问题。另外,由于埋入了电极的直动部进行移动,所以需要将到电极为止的配线设计为能够移动,从而成本较高。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动制动装置在万一液压室的工作液泄露从而气体混入液压室的情况下,液压传感器的输出变得不与摩擦垫的按压力对应,因此难以长期确保可靠性。另外,若欲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确保液压室的液密状态,则存在成本增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制动装置,使用于对摩擦垫的按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难以受到摩擦垫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热的影响,能够以稳定的精度检测摩擦垫的按压力。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如下电动制动装置:具有由电动马达驱动的旋转轴、与将该旋转轴的旋转转换成直动部的直线运动的直动机构,上述电动制动装置利用上述直动部按压摩擦垫而将该摩擦垫朝制动盘推压,在上述电动制动装置中,在上述直动部的轴向后方设置有承受在利用上述直动部朝轴向前方按压摩擦垫时作用于直动部的朝向轴向后方的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承受部件,在该反作用力承受部件的轴向后方设置有隔开间隔地固定在该反作用力承受部件的轴向后方的固定部件,在上述反作用力承受部件与固定部件中的一方设置有N极与S极沿轴向交替邻接的磁极列,在另一方设置有磁传感器,上述磁传感器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与上述磁极列对置地配置,并且上述磁传感器对其相对于上述磁极列的相对位置的轴向变化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44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拉式汽车罩衣
- 下一篇:后风挡电动遮阳帘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