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轮胎、折叠该轮胎的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4305.3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8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L·贝斯根;M·阿乌昂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3/08 | 分类号: | B60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法国克莱***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轮胎 折叠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子午线轮胎或交织层轮胎、折叠所述可折叠子午线轮胎或交织层轮胎的方法及其在客车车辆上的用途。
背景技术
在下文中:
-“周向平面”意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赤道平面”意指经过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中央的周向平面,且
-“径向平面”意指含有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轴向方向”意指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径向方向”意指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与其垂直的方向,
-“周向方向”意指在轮胎的旋转方向上与胎面的表面正切的方向,
-“径向上在……内部”意指更接近轮胎的旋转轴线,
-“径向上在……外部”意指更远离轮胎的旋转轴线,
-“轴向上在……内部”意指更接近赤道平面,
-“轴向上在……外部”意指更远离赤道平面。
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旨在经由胎面表面而与地面接触,以两个胎侧的形式径向向内部延伸,所述两个胎侧连接至旨在提供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连接的两个胎圈。
子午线轮胎更特别地包括增强结构件,所述增强结构件包括径向上在胎面内部的胎冠增强件和径向上在所述胎冠增强件的内部的径向胎体增强件。
交织层轮胎与使用子午线轮胎技术构建的轮胎的区别在于存在至少两个交叉胎体帘布层,所述至少两个交叉胎体帘布层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形成不为90°的角度。所述帘布层称为“交叉的”,这是因为从一个帘布层到另一个帘布层,角度具有相反的符号。
胎体增强件通常包括至少一对增强元件,所述至少一对增强元件由基本上彼此平行,并通常与周向方向形成85°至95°之间的角度的丝线组成。在大多数轮胎中,在每个胎圈中,胎体增强件围绕称为胎圈线的周向增强元件从轮胎内部向外部缠绕,以形成卷边。胎圈线由基本丝线的组件或缆线的组件形成,所述帘线本身由基本丝线的组件形成。
胎冠增强件通常包括数个胎冠增强层。这些层大多常常由嵌入弹性体材料中的金属增强元件组成。
在用于客车车辆的轮胎的情况中,主要由胎冠增强件和胎体增强件的径向叠堆构成的胎冠增强件的厚度通常为2至7mm之间。用于客车车辆的轮胎的胎侧通常具有2.6至7mm之间的厚度。
根据文献WO 10/100088,已知包括胎体增强件的用于自行车的可折叠轮胎,所述胎体增强件的每一端通过围绕称为胎圈线的增强元件卷边而锚固于两个胎圈中。每个胎圈由接合至胎面的胎侧而径向延伸。该轮胎包括胎圈线,所述胎圈线通过缠绕由细丝形成的饱和且解绕的金属缆线而形成。
根据文献FR 2 348 065,对于诸如机动车辆的车辆,安装于轮辋上的可折叠轮胎也是已知的。该轮胎包括中心设置的基本上环状的胎面和延伸所述胎面并在不可伸展的胎圈中终止的胎侧,所述不可伸展的胎圈意指胎圈线具有高水平的周向刚性的胎圈。当轮胎泄气时,胎侧可朝向彼此向内弯折,从而相对于胎面在轮胎内部为几乎平整的。
最后,文献US 4 057 091也公开了在用于机动车辆的轮胎安装于轮辋上时所述轮胎的折叠。在这种组合中,其当轮胎泄气时,可通过朝向所述轮辋将轮胎胎侧在自身上折叠而使轮胎平整。
然而,这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轮胎折叠构造假设轮辋仍然存在,仍然占据大量空间,且由于轮辋的存在而显示出较高重量。
此外,当轮胎在远离销售场所的制造场所处制造时,运输轮胎是必要的。在运输轮胎时,即使将轮胎压缩在一起,轮胎仍然占据相当大的体积。
具体地,目前使用的一种包装模式为,首先竖直成行地放置第一排轮胎以与地面形成倾斜角,从而使得它们部分叠置。然后将其他轮胎引入并推入所述第一排的每个轮胎的剩下空余的孔的部分中,由此形成第二排。相比于其中并排放置轮胎而无变形的布置,这种包装模式允许每m3多堆积30%的轮胎。
因此,仍然需要能够以或多或少紧凑的方式包装没有安装在轮辋上的一个或多个用于机动车辆的轮胎达到运输和/或储存所述轮胎所花费的时间而不损坏它们的内部结构,并同时在所述轮胎不再保持折叠时允许轮胎极快速恢复至其初始形状。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其林集团总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米其林集团总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4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