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业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1309.6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9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福元健氏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55/10 | 分类号: | B62D55/10;B62D55/08;B62D55/14;B62D55/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装设有发动机等的行驶机体的后部装设有左右的行驶履带的拖拉机这样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作为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1~3等中,记载了在作业车辆中的行驶机体的后部装设左右的行驶履带,即,在行驶机体的前部装设左右的前车轮,在行驶机体的后部装设左右的行驶履带。
现有技术是如下构造:将后车轴轴支承于行驶机体的后车轴壳体,将驱动轮体安装于后车轴,而在比后车轴壳体靠下方的部位配设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履带架,将行驶履带安装于履带架,利用距后车轴适当距离地配设在后车轴的下方的部位的1根摆动支轴,将履带架的前后中途部转动自如地枢轴安装于行驶机体侧(例如后车轴壳体等),将履带架构成为前部和后部彼此能沿反方向上下移动。并且,现有技术形成为如下结构:在驱动轮体、设置在履带架的前端侧的前从动轮体以及设置在履带架的后端侧的后从动轮体上,呈三角形地绕挂行驶履带,利用驱动轮体对行驶履带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行驶机体前进移动或后退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450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961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170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履带架是由方形管制成的重物,且将履带架支承于行驶机体的方式是利用摆动支轴实现的单点支承,所以负荷容易集中在摆动支轴部,可能导致摆动支轴部发生变形等而发生工作不良。另外,行驶机体在进行前进移动或后退移动时,当越过农田的田埂等凸部时,行驶履带以摆动支轴部为中心向前上升或向前下降地倾斜,行驶履带的接地面的前后倾斜角度容易变大,所以行驶机体的对地高度也容易变化,也存在不能使搭乘驾驶座的操作者的良好的乘车舒适性得到维持的问题。
因此,对上述那样的现状研讨后,本发明想要提供实施了改良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作业车辆包括:装设有发动机的行驶机体、设置在上述行驶机体的下部的履带架、以及借助驱动轮体和从动轮体安装于上述履带架的行驶履带,上述履带架形成为如下构造:利用紧固构件使宽幅面彼此相对峙的一对钢板体能装卸地紧固。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利用上述一对钢板体夹持滚动轮支承体的安装部,该滚动轮支承体使上述行驶履带接地用的滚动轮能旋转地轴被支承。
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利用上述一对钢板体夹持用于防止上述行驶履带的脱离以及用于按压芯骨的履带引导体。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上述从动轮体前后设置一对,支承上述前从动轮体的能伸缩的张力调节机构的基端部由上述一对钢板体夹持。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轴支承上述后从动轮体的轴支承构件的基端部由上述一对钢板体夹持。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在将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驱动轮体的后车轴壳体安装有连杆支承体,上述履带架借助前后一对的连杆构件以能前后摆动的方式与上述连杆支承体相连结,而上述从动轮体前后设置一对,上述后连杆构件的下端侧能转动地轴支承于上述后从动轮体的旋转支承轴。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上述旋转支承轴自上述后从动轮体向左右中央侧突出,将上述后连杆构件的下端侧能转动地轴支承于该突出部,呈悬臂梁状支承上述后从动轮体。
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上述连杆支承体安装在上述后车轴壳体的左右最外侧部。
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从上述行驶机体的前进方向观察,上述前后的连杆构件的形态的一半以上收纳在上述行驶履带的左右宽度内。
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8或9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使轴支承下部连杆的基端侧的下部连杆安装销向左右外侧延伸,该下部连杆设置在上述行驶机体的后部,将上述下部连杆安装销的一端侧能装卸地支承于变速器体,将上述下部连杆安装销的另一端侧能装卸地支承于上述连杆支承体。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1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控开关电路
- 下一篇:线性驱动LED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