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能存储器的机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27880.0 | 申请日: | 2012-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6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B·埃利亚斯;R·佩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3/00;B60L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能 存储器 机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例如为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机供电的——电能存储器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领域的专业人员特别也致力于研究电能存储器的充电方式。除了由充电线缆输送电能的传统方法外,也考虑感应地输送电能,即特别是通过磁场输送电能。感应式地从外部将电能耦合入机动车内有以下优点:由于放弃了充电线缆,从而可以省去与充电线缆相关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如何开始和结束充电过程的复杂控制以避免人接触高压电或者其他(危险情况)。
此前设想:需要向其中感应电能的机动车在其底侧具有接收线圈,在地面埋入发送线圈,从而机动车可容易地驶入地面上对应的位置,进而可将能量从发送线圈输送至接收线圈。
此前问题在于,机动车的底侧对损坏特别敏感。不考虑用于保护线圈的厚金属壁,这是因为这种金属壁会屏蔽掉用来输入电能的磁场。如果转而在机动车的底侧使用非金属材料,则对磁场的干扰会减小,但例如可在充电过程中危害到人。
DE4445999A1和DE10031406A1致力于研究对机动车事故(碰撞)的识别。提出:在机动车车身部件上预期会发生变形的区域布置光波导。光源将光射入到该光波导的一端,在光波导的另一端由光电转换器接收所射出的光并发出表示所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大小的电测量值。如果所涉及的车身部件区域发生碰撞,则该光电转换器无法继续接收到由光源所发送出的光,从而识别到碰撞。在这种情况下,会例如触发安全气囊或实施其他安全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能存储器的机动车,该机动车应能够在不损害机动车安全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地被从外部充电。
该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机动车来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电能存储器的机动车中,该电能存储器与线圈相耦合,在充电过程中能从机动车外部向线圈中感应电能。该线圈自身又布置在壳体中,该壳体朝向机动车的底侧包括塑料材料。在塑料材料中或塑料材料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光波导,能由光源向光波导中射入光,该光能由检测器接收到。此外,该机动车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计用于在机动车侧引起充电过程的实施,例如当存储器应该充电时操作相应的开关。该存储装置此外设计用于,当该检测器没有以预期的方式接收到光时——也就是说在完全接收不到光或者比预期或正常运行接收到的光量更少时——阻止充电过程。
本发明基于以下认知:和在机动车碰撞时可能发生变形的构件相关的现有技术已知理论——将光波导用于损伤检测——也可用在其他那些在受损时不必触发安全气囊但仍期望检测出损伤的构件中。应用该想法并结合用于可感应式输入电能的线圈的壳体,指明了一种在不丧失安全性的情况下无线地为电能存储器充电的方法,这是因为壳体的损伤至少会在其底侧被检测到并且此后使充电过程被阻止。特别是在充电过程中壳体损伤可能会带来危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两个塑料壁/壁板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光波导。在此涉及一种“三明治结构类型”。该结构类型的优点在于:当两个塑料壁都受损时,该光波导一定会被破坏,并且只有在两个塑料壁都受损时才存在危险。
至少一个光波导优选设计为光导纤维,特别优选为玻璃纤维。因此能价廉地提供该光波导。
至少一个光波导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越过/超出该壳体的(基本整个的)底侧构成(特别为网眼细密的)网。在这种网的应用中,特别当网眼刚好足够细密的时候,可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当壳体底部受损时实际实现了对该损伤的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壳体仅在其底侧和侧壁上由塑料材料制成,而在朝向机动车顶侧的一侧由盖子封闭,该盖子包括金属和/或用于实施充电过程的电子元件。如果该盖子由金属制成,那么可防止超出线圈而在机动车的其他构件中也输入电能,即,该金属盖子将磁场屏蔽。该盖子可被同时作为用于电子元件——特别是在实施充电过程时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载体来使用,以便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
图2:示出了如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中所应用的、当前打开的并显示为透明壳体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该壳体对应于图2中线III-III的剖视图,不含图1中所示的线圈,
图4:与图3所示的剖视图中附图标记IV所对应的放大视图,和
图5:与图2中线V-V对应的壳体底部的剖视图,只当其受损时才显示为这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7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