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填充间隙用溶胀胶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27625.6 | 申请日: | 2012-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7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金世罗;张锡基;朱孝叔;黄闰泰;梁世雨;金俊衡;金成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黄丽娟;陈英俊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间隙 用溶胀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填充间隙用溶胀胶带、制备该填充间隙用溶胀胶带的方法、填充间隙的方法、电极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在许多情况下都必须对两个间隔的对象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进行填充。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通过填充间隙来固定两个间隔的对象。
例如,在将电极组件收纳于圆柱形壳体中以制备电池时,电极组件的尺寸通常比圆柱形壳体的尺寸要小。因此,在电极组件和壳体的内壁之间会形成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收纳于壳体中的电极组件可能由于外部振动或冲击而在壳体内部移动。电极组件的这种移动可能使电池中产生例如内部电阻率增大以及电极片损坏的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间隙进行填充并固定电极组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填充间隙用溶胀胶带、制备填充间隙用溶胀胶带的方法、填充间隙的方法、电极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技术方案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填充间隙用溶胀胶带包括基底层和在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压敏粘合层。所述基底层可以是,例如,当与流体比如液体接触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变形的性质的基底层。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基底层可以是,例如,在与流体接触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溶胀的性质的基底层。
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填充间隙用溶胀胶带”可以指起到填充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对象之间的间隙,并在必要时使这两个对象彼此固定的作用的胶带。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溶胀胶带可以是如下胶带:在胶带通过压敏粘合层粘贴于其间形成有间隙的两个对象中的一个上的状态下,通过压敏粘合层的固定力与基底层溶胀时(例如,当基底层与比如液体的流体接触时)所产生的力之间的相互平衡,可以实现能够填充间隙的三维(3D)形状。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间隔开来形成间隙的两个对象可以分别是电池的电极组件和被配置以收纳该电极组件的壳体,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胶带可以是例如用于电极组件的溶胀胶带,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的解体并且将该电极组件固定在电池的壳体内。
图1为显示了溶胀胶带如何通过在间隙中变为3D形状而填充该间隙的示意图。
如图1中所示,胶带(101)通过压敏粘合层而粘贴于其间形成有间隙的两个对象(103,104)中的一个对象(104)上。例如,在上述粘贴状态下将流体引入间隙中,从而接触溶胀胶带(101)的基底层并引起该基底层在长度方向上溶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底层在胶带(101)通过压敏粘合层而固定于对象(104)上的状态下发生溶胀,因此溶胀胶带(102)可以实现3D形状。间隙通过上述3D形状可以被填充,并且在必要时其间形成有间隙的两个对象(103,104)可以彼此固定。
就此而言,通过所述溶胀胶带实现的3D形状的尺寸,即间隙的宽度,可以在例如0.001mm至2.0mm、0.001mm至1.0mm或0.01mm至0.5mm的范围内。3D形状的尺寸可以根据应用溶胀胶带的间隙的具体种类而变化,但本发明并不特别局限于此。如将于后文中描述的,根据应用溶胀胶带的间隙的尺寸而变化的3D形状的尺寸可以例如通过调节基底层的变形率或压敏粘合层的剥离强度或图案形状,例如压敏粘合区域的面积比例或压敏粘合区域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控制。
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基底层的“长度方向”可以指当所述基底层保持水平时,与该基底层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或图3中所示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垂直”或“平行”可以指在不减小所需效果的情况下基本上垂直或水平,并且例如可以包括不大于±10°、不大于±5°或不大于±3°的误差。
可以使用能够在基底层的平面上以某个方向(包括横向、纵向或对角线方向)发生变形的基底层而没有限制,只要该基底层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变形例如溶胀的性质即可。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基底层由下面等式1所定义的在长度方向的变形率可以为10%或大于10%。
等式1
基底层在长度方向上变形率=(L2-L1)/L1×100
在等式1中,L1表示在所述基底层与流体接触前该基底层的初始长度,L2表示在室温或60℃下所述基底层与流体接触24小时后测得的该基底层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7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空气热能回收及控制系统
- 下一篇:气囊式海上发电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