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摄像装置、透镜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7087.0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6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小仓基范;矢吹隆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25;H04N1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摄像 装置 透镜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从不同的多个视点进行摄像来取得具有视差的多个图像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技术,即:通过摄影取得具有两眼视差的左右图像,将这些图像在可独立地投影于左右眼的显示装置中进行显示,由此来再现三维(3D)图像的技术。在摄影三维图像之际,为了表现摄影者的意图的视差而期望能够变更会聚角(会聚点的位置)。
作为使会聚角发生变化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进行会聚角包围曝光摄影的同时进行手抖补正的数码相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数码相机具备多个摄像单元,通过按照每一摄像单元来控制手抖补正单元,从而能够在变更会聚角的同时依次摄影图像来取得多个图像。由此,用户能选择感觉喜好的立体图像。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生成进行会聚点调整的三维立体影像的摄像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1038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1-124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表现摄影者的意图的视差,期望能变更会聚点且能更恰当地进行手抖补正。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变更会聚点且较现有技术能更恰当地进行手抖补正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中的三维摄像装置具备会聚点的调整以及手抖补正的功能。三维摄像装置具备第一摄像部以及第二摄像部、对会聚点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会聚点调整部、基于会聚点的位置来设定手抖补正的工作范围的可动范围设定部、和在所设定的工作范围内执行手抖补正的手抖补正部。第一摄像部构成为具有第一光学系统以及第一摄像元件,输出用于生成第一图像的第一信号。第二摄像部构成为具有第二光学系统以及第二摄像元件,输出用于生成相对于第一图像具有视差的第二图像的第二信号。会聚点调整部构成为:通过执行光学移位动作以及电子移位动作当中的至少一者来调整点的位置,其中该光学移位动作使第一光学系统以及第一摄像元件当中的至少一者、和第二光学系统以及第二摄像元件当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移位,该电子移位动作使从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所表示的图像中分别提取出的切取区域进行移位。手抖补正部构成为:在所设定的工作范围内执行光学式手抖补正以及电子式手抖补正当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该光学式手抖补正通过使第一光学系统以及第一摄像元件当中的至少一者、和第二光学系统以及第二摄像元件当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移位来补正摄影时的手抖,该电子式手抖补正通过使从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中分别提取出的切取区域进行移位来补正摄影时的手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透镜控制装置以及程序,能变更会聚点且能较现有技术更恰当地进行手抖补正。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基本构成的框图。
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数码摄像机1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2A是示意性表示补正透镜的功能的第一图。
图2B是示意性表示补正透镜的功能的第二图。
图2C是示意性表示补正透镜的功能的第三图。
图3是用于说明会聚点的调整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会聚点位于基准点的位置时的左右补正透镜的可动范围和手抖补正工作范围的示图。
图5是用于说明会聚点位于离基准点较远的位置时的左右补正透镜的可动范围和手抖补正工作范围的示图。
图6是用于说明会聚点位于离基准点较近的位置时的左右补正透镜的可动范围和手抖补正工作范围的示图。
图7是用于说明微距摄影模式时的左右补正透镜的可动范围和手抖补正工作范围的示图。
图8是表示传感器移位方式的数码摄像机2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电子方式中的会聚点的调整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电子方式的数码摄像机3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会聚点调整以及手抖补正的方式的可组合示例的表。
图12是表示基于会聚点的位置来设定手抖补正的工作范围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宜地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其中,有省略所需以上详细说明的情况。例如,有省略已详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针对实质上同一构成的重复说明这样的情况。这是为了避免使以下的说明变得非必要的冗长,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缘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7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基层路面
- 下一篇:用于手动超越龙头电磁阀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