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液移注方法以及药液移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11729.8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2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奥田晃庸;太田章博;竹中结辉;东条刚史;中村彻;樋口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液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医疗等领域中将注射药物等的药液移注到注射器的药液移注方法以及药液移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等将药液用于入院患者等时,多数情况是从多个药液容器取出多种药液而使用混合的药液。从药液容器取出药液的操作多依赖于护士或者药剂师等的手工,通过手工向药液容器插入注射针等而吸引药液。此时,对于放入到输液袋中的葡萄糖等粘度较高的药液的吸引、或者从需要调整内压的药水瓶的药液的吸引等,在吸引中需要一定以上的力。因此,上述药液的混合对于护士或者药剂师来说成为负担较大的操作。另外,在医院等所用的药液之中,也有抗癌药等应充分考虑安全性来进行操作的药液,期望开发可安全地操作并且操作负担少的药液移注方法以及药液移注装置。
然而,在使用注射器等从输液袋或者药水瓶等药液容器来混合药液的情况下,在完成药液的混合而从药液容器拔取针时,有可能产生从药液容器的橡胶塞或者注射器的针尖泄漏液状药液的现象(以下,称作“溢出”。)。溢出是由于在药液容器与注射器的内部压力大于大气压且药液容器的橡胶塞与注射器的针尖分离时,内部的药液向处于大气压下的外部泄漏而引起的。
以往,通过对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入端口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使注入端口内与大气压相等来防止溢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5是现有的注入端口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注入端口1利用弹性体5来密封主体2的药液注入口4,并且设置有与主体2的内部空间3连通的管体6。在内部空间3的底部,设置有由硬质的板材7与设置在该板材7与内部空间3的底表面8之间的伸缩构件9a构成的压力调整机构9。
在图5中,当将针10从弹性体5抽拔时,弹性体5的一部分与针10一并向上部移动,内部空间3的体积增大。这样的话,内部空间3的压力降低,因此有可能使朝向内部空间3被拉近的血液流入到导管11的管腔12内。现有的注入端口1为了防止上述情况,通过使伸缩构件9a伸长来增大压力调节机构9的体积,从而抑制内部空间3的体积的增大并且防止内部空间3的压力的降低,防止血液的流入。
图6是使用现有的注入端口1从药液容器13吸引药液14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药液容器13配置于注入端口1的药液注入口4。在图6中,替代管体6而使用附在注射器(未图示)的前端的针15。使针15从压力调整机构9的侧部9b附近的下部,以分别贯穿压力调整机构9、内部空间3与弹性体5的方式经由橡胶塞部9c刺通之后,贯穿药液容器13的橡胶塞(未图示)。在吸引药液14之后,当从橡胶塞以及注入端口1拔取针15时,将针15的前端留置在注入端口1的内部空间3内。此时,在内部空间3之中一次性吸收了药液14的泄漏之后,将针15从注入端口1抽拔,从而能够防止药液14从注射器的针15泄漏的现象、即溢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71217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所说明的注入端口1在药液移注时需要安装于药液容器13或者注射器的针15上进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该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在药液容器或者注射器的针上安装注入端口等零件即可防止溢出、安全地对药液进行操作的药液移注方法以及药液移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药液移注方法中,在注射器的针贯穿药液容器的橡胶塞的状态下拉动所述注射器的柱塞,从而将所述药液容器的内部的药液吸引到所述注射器的内部,使所述药液容器与所述注射器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相对移动并停止,从而使所述针的前端的采液口位于所述橡胶塞的内部,在所述采液口位于所述橡胶塞的内部的状态下拉动所述柱塞,从而使所述注射器的内部成为负压状态,之后,使所述药液容器与所述注射器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从所述橡胶塞拔取所述针的所述采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1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