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10174.5 | 申请日: | 2012-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1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裕之;神田刚志;冈田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L9/18;B60L15/00;H02M7/5387;H02P5/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车辆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该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多个内轮电动机部,该多个内轮电动机部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多个驱动轮中的至少两个驱动轮上;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该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分别控制各内轮电动机部,其中,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平滑电路、变频部、对该变频部进行控制的变频控制部、以及对上述变频部进行冷却的冷却器,
上述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设置于同一外壳内部,在该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之间,相互共用这些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组成部件以及这些电动机驱动装置所附带的部件中的一者或两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具有使来自电源的供给电压上升的升压部,上述升压部由升压用控制部、驱动元件、扼流圈与整流器构成,该升压部设置于上述同一外壳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设置于上述同一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共用一个平滑电路作为上述平滑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设置于上述同一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共用一个冷却器作为上述冷却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冷却器为水冷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在上述冷却器中,相互背向的两面为冷却面,在该两个面上设置电动机驱动装置主体,该电动机驱动装置主体作为由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述变频部和变频控制部构成的部分,且使变频部位于上述冷却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在上述冷却器的一个面侧设置作为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中的除了上述冷却器以外的部分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主体,且使变频部位于上述冷却器的一个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各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使来自电源的供给电压上升的升压部,这些升压部由升压用控制部、驱动元件、扼流圈与整流器构成,上述冷却器中的相互背向的两个面为冷却面,在上述冷却器中的设置上述变频部的面的另一面侧设置上述升压部,上述升压部的驱动元件位于上述另一面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中的上述变频控制部按照至少一部分相互共用的方式形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变频控制部具有第1运算部,上述多个变频控制部共用第1运算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各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使来自电源的供给电压上升的升压部,这些升压部由升压用控制部、驱动元件、扼流圈与整流器构成,在上述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上述变频控制部与上述升压部的上述升压用控制部按照分别在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之间至少一部分共用的方式形成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升压用控制部具有第2运算部,共用上述变频控制部的第1运算部与上述升压用控制部的第2运算部,由此,上述变频控制部和上述升压用控制部分别形成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述变频控制部为以PWM方式驱动上述变频部的驱动元件的控制方式,在上述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中,PWM的周期相互相等,并且驱动元件的开闭时刻相互错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按照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变频部的驱动元件的打开时刻的中心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个数而分割PWM周期、形成等间隔的方式错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多个电动机驱动装置按照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变频部的驱动元件的打开时刻的开始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个数而分割PWM周期、形成等间隔的方式错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轮电动机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在两轮驱动的场合,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相互以PWM周期使变频部的驱动元件的开闭时刻按照180度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01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