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至少一个工具元件固定在车身制造系统中的带有过载保护离合器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5012.2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9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H.卡斯佩尔;T.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森克鲁普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47;B23Q3/06;F16D7/04;B23K37/00;F16D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至少 一个 工具 元件 固定 车身 制造 系统 中的 带有 过载 保护 离合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于一种用于将至少一个待固定的零件固定在车身制造系统中的固定装置(Halterungsvorrichtung),其带有过载保护离合器(Ueberlastsicherungskupplung),其中,过载保护离合器具有第一和第二联结单元,其可松开地相互联结。
背景技术
这样的固定装置是普遍已知的且在车身制造系统中尤其被用于工具的自动控制和固定,该工具直接用于加工车身(例如焊接器)或者其设置用于抓取车身的框架件(例如操纵台)。由于该固定装置的有错误的操作或操控或者在容纳错误的工具或构件的情况下存在固定装置被损坏的危险。这例如可由于被移动的工具或构件与其它工具、构件等的碰撞而发生。固定装置的维修一方面成本集中且另一方面引起整个车身制造系统的停工。
为了解决该问题,文件EP 1 736 274 A2提出一种用于在车身制造系统的焊接工位中建造车身框架的装置,车身框架为了容纳框架件具有固定操纵台(Befestigungskonsole),其经由各个中间的紧固螺栓紧固在固定装置处。中间的紧固螺栓具有作为理论断裂部位起作用的带有减小的直径的削弱的区域,其在出现相应的机械的释放力(Ausloesekraft)时断裂且因此防止固定装置的损坏。因此,中间的紧固螺栓作为过载保护离合器起作用。在紧固螺栓断裂之后,为了重新建立在固定操纵台与固定装置之间的联结,断裂的紧固螺栓被新的螺栓代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至少一个待固定的零件固定在车身制造系统中的带有过载保护离合器的固定装置,其在出现所定义的释放力时确保固定装置与工具元件之间的分离,其中,同时以简单的且节省时间的方式使联结能够重新建立且此外可灵活地且精确地调整对于分离所需的释放力。
发明内容
该目的利用一种用于将至少一个待固定的零件固定在车身制造系统中的固定装置来实现,其具有过载保护离合器,其中,过载保护离合器具有第一和第二联结单元,其中,第一和第二联结单元中的一个具有能够可松开地与另一联结单元相联结的连接器件,且其中,另一联结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夹持元件,其关联有用于产生引起在夹持元件与连接器件之间的连接的夹持力的元件,这样使得该连接通过克服夹持力的释放力可自动松开。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相对现有技术具有该优点,即在第一与第二联结单元之间的分离不是通过紧固螺栓的断裂而是取而代之通过克服夹持力而实现,由此连接器件达到与夹持元件脱离接合。有利地,对于重新建立在第一与第二联结单元之间的联结因此不需要更换损坏的零件,由此在车身制造系统的运行中显著减少必要的中断持续时间。
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可参照附图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中得悉。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的改进方案设置成,至少一个夹持元件借助于该元件在连接器件的方向上弹性地预紧,其中,该元件优选地包括用于在连接器件的方向上力加载该至少一个夹持元件的蓄力器(Kraftspeicher),且其中,特别优选地设置有用于调整蓄力器的在连接器件的方向上起作用的力的器件。有利地,夹持元件在连接器件的方向上借助于蓄力器(其例如包括压力弹簧)弹性地预紧,由此在夹持元件与连接器件之间产生夹持力。此外,该连接的保持力取决于夹持元件在连接器件的方向上的预紧,其优选地通过调整由蓄力器作用到夹持元件上的力可调节。如果作用在第一与第二联结单元之间的力超过一定的释放值,则逆着预紧将弹性预紧的夹持元件推回且连接器件自由。接下来,通过以相应的力且尤其重新在克服预紧的情况下将连接器件布置在它的相对于夹持元件的初始位置中,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重新建立在第一与第二联结单元之间的联结。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的另一优点是,待固定的零件相对固定装置的较小偏转不直接导致分离。而是在较小偏转的情况下优选地连接器件可能弹回到其初始位置中。夹持元件例如包括夹持销、夹持球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森克鲁普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泰森克鲁普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50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化砖的湿贴结构
-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楼梯踏步水泥砂浆面层抹灰施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