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锂二次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02229.8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3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织地学;白川彰彦;河边功;猪濑耐;利根川明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C01B25/45;H01M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照明;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测定组成式LiMPO4所示的磷酸化合物的组成比,确定所述组成比达不到Li:M:P=1:1:1的元素的工序,其中,元素M是选自Fe、Mn、Ti、V、Cr、Co、Ni、Nb、Ta、Mo、W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过渡金属;
将作为与所述确定出的元素对应的元素源的锂源或金属M源或磷酸源,与所述磷酸化合物,以及,碳质材料或碳质材料前体进行混炼,从而得到第1含碳混合物的工序;以及
对所述第1含碳混合物进行烧成的工序。
2.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测定组成式LiMPO4所示的磷酸化合物的组成比,确定所述组成比达不到Li:M:P=1:1:1的元素的工序,其中,元素M是选自Fe、Mn、Ti、V、Cr、Co、Ni、Nb、Ta、Mo、W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过渡金属;
将作为与所述确定出的元素对应的元素源的锂源或金属M源或磷酸源,与所述磷酸化合物进行混炼,得到第1混合物的工序;
对所述第1混合物进行烧成的工序;
将上述工序得到的烧成物,与碳质材料或碳质材料前体进行混炼,得到第2含碳混合物的工序;以及
对所述第2含碳混合物进行烧成的工序。
3.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测定组成式LiMPO4所示的磷酸化合物的组成比,确定所述组成比达不到Li:M:P=1:1:1的元素的工序,其中,元素M是选自Fe、Mn、Ti、V、Cr、Co、Ni、Nb、Ta、Mo、W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过渡金属;
将所述磷酸化合物,与碳质材料或碳质材料前体进行混炼,从而得到第3含碳混合物的工序;
对所述第3含碳混合物进行烧成的工序;
将由上述工序得到的烧成物,与作为与所述确定出的元素对应的元素源的锂源、金属M源或磷酸源进行混炼,得到第4含碳混合物的工序;以及
对所述第4含碳混合物进行烧成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碳质材料前体使用选自糖类、烃、脂肪酸、醚、酯、醇、硫醇、油脂、沥青和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碳质材料使用选自石墨、碳纳米管、无定形碳、玻璃状碳和石墨烯中的至少1种。
6.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是通过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
7.一种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22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膳山药薏仁糊/饮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开盖简便的电压力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