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吸收部件及撞击吸收式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0878.4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2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森山诚一;柴崎弘;藤川谦司;渡边将司郎;高桥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B60R21/0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吸收 部件 撞击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伴随碰撞事故发生驾驶者的身体与方向盘碰撞的二次碰撞时,对施加在驾驶者的身体上的撞击进行缓和的撞击吸收式转向装置,以及组装在该撞击吸收式转向装置中、用来在发生二次碰撞时吸收撞击载荷并产生塑性变形而构成撞击缓和功能的一部分的能量吸收部件。
背景技术
图19表示机动车用的转向装置的现有结构的一例。转向装置把方向盘1的旋转传递到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而推拉左右一对转向横拉杆4,对输入轴赋予转向角。方向盘1支撑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在沿轴向插通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下旋转自如地支撑于转向柱6。而且,转向轴5的前端部通过万向联轴器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中间轴8的前端部通过另外的万向联轴器9与输入轴3连接。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组装了用来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用来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和把电动马达10作为辅助动力源以求减轻用来操作方向盘1的力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对于机动车用转向装置,要求在碰撞事故时,用来保护驾驶者的结构。例如,中间轴8被构成为,能够传递扭矩,并且能够由撞击载荷使全长收缩,在碰撞事故中与其它的机动车等发生碰撞的一次碰撞时,通过中间轴8的收缩,即便转向齿轮单元2向后方位移,也可以防止方向盘1向后方位移、碰撞到驾驶者的身体。而且,在碰撞事故时,随着一次碰撞,会发生驾驶者的身体与方向盘1碰撞的二次碰撞。为了在该二次碰撞时缓和施加到驾驶者的身体上的撞击,转向柱6以当朝向前方施加了的大的力的情况下能够脱落的方式被支撑。
图20~图24记载在日本特开2011-148354号公报中,表示设有这样的撞击吸收机构的撞击吸收式转向装置的现有结构的第1例。在该结构中,把对转向柱6的中间部进行支撑的柱侧托架11,以在被施加了朝向前方的大的力的情况下进行脱落的方式,通过左右一对卡定盒20及螺栓21(参照图19)支撑在被固定于车身的车身侧托架15上。而且,为了在伴随二次碰撞的进行、转向柱6向前方位移的过程中,对从驾驶者的身体向转向柱6传递的撞击能量进行吸收,在与转向柱6一起向前方位移的部分、和支撑在车身或车身侧托架15上不向前方位移的部分间,设有左右一对能量吸收部件22。
柱侧托架11通过把钢板等的金属板弯曲成形而获得,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左右一对支撑板部13、和从这些支撑板部13的上端部向转向柱6的左右方向突出地设置的左右一对安装板部14。另外,安装板部14也可以由单板构成。而把支撑板部13的下端缘的一部分彼此用连结部连结,把柱侧托架11形成一体。在各个安装板部14中的、从左右夹着转向柱6的位置,把卡定切口23以在各个安装板部14的后端缘开口的方式进行设置。这些卡定切口23的形状为大致梯形,越是朝向前方(里侧)宽度尺寸越小。而且,在这些卡定切口23的内侧,分别组装卡定盒20。卡定盒20通过把把合成树脂注射模塑成型或把轻合金模铸成形而获得,在各个左右的侧面具有卡定槽24。形成在这些的侧面上的一对卡定槽24的槽底彼此的间隔,与卡定切口23的宽度相一致地、越是朝向前方变得越窄。
这样的卡定盒20は、各个卡定槽24在安装板部14的一部分与卡定切口23的两侧部分进行卡合从而支撑于安装板部14。而且,在安装板部14的一部分形成在卡定切口23的两侧部分的小通孔25与形成在卡定盒20上的小通孔26对合的状态下,以搭在这些小通孔25、26中的方式设置有合成树脂或轻合金制的卡定销(未图示)。通过这些卡定销,以仅在施加了大的撞击载荷的情况下向后方脱落的方式把卡定盒20支撑在安装板部14。另外,小通孔25、26的数量、形成位置存在各种不同的样式。而且,也可以在安装板部14侧取代小通孔25而设置向卡定切口23开口的小切口。
而且,通过向下方插通设置在卡定盒20的中央部的通孔43的螺栓21,把卡定盒20支撑固定于车身侧托架15。为此,在车身侧托架15上直接形成用来拧合螺栓21的螺纹孔,或者,在其上面固定螺母。卡定盒20和安装板部14,通过卡定切口23的两侧部分与卡定槽24的卡合,以及,搭在小通孔25、26中的卡定销,以某种程度上较大的强度及刚性进行结合。因此,通常时,柱侧托架11牢固地支撑在车身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0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