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造轿车固定挡风玻璃弹簧夹头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3520.8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8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钟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奥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轿车 固定 挡风玻璃 弹簧 夹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轿车固定挡风玻璃弹簧夹头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车辆档风玻璃在行驶的时候会发出咯咯响的声音就是因为没固定好挡风玻璃的缘故。有些轿车的挡风玻璃是用玻璃胶水粘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和日晒胶水失效导致玻璃脱落等隐患。因此急需研发一种用于固定挡风玻璃的夹具,一般才用弹簧夹头来固定挡风玻璃,由于弹簧夹头的结构比较复杂且用量比较大,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模具来提高弹簧夹头的生产效率,现有的弹簧夹头生产模具普遍存在安全可靠性差、使用范围窄、检修不便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检修方便的用于制造轿车固定挡风玻璃弹簧夹头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制造轿车固定挡风玻璃弹簧夹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导料组件、脱料组件和导柱20,所述的上模组件通过导柱与下模组件连接,所述的导料组件和脱料组件均设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
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垫板1、上模座2、固定垫板3、固定板4、内导柱5和凸模板,所述的上模座垫板1、上模座2、固定垫板3、固定板4、凸模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的固定板4通过内导柱5与下模组件连接。
所述的凸模板包括导正孔冲头23、切料冲头25、卡口折弯凸模27、折内卡口凸模28、小脚二弯凸模29、小脚折弯45°成型凸模30、折弯90°成型凸模31、V型弯曲成型凸模32、第一上斜锲成型凸模34、折弯压死角成型凸模35、第二上斜锲成型凸模36、第三上斜锲成型凸模37和第四上斜锲成型凸模39。
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凹模板8、凹模垫板9、下模座10、下垫脚11和垫脚底板12。
所述的导料组件包括导料销弹簧13、导料销18、导料垫高板21和导料板22,所述的导料板22设在导料垫高板21上,所述的导料销18设在导料板22上,并与导料销弹簧13连接。
所述的导料板22上设有误送检测机构。
所述的脱料组件包括脱料垫板6和脱料板7,所述的脱料板7设在脱料垫板6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范围广:模具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产品耐腐蚀性很高固定挡风玻璃具有弹性的固定效果非常好。
2、安全可靠:实用新型中模具都充分考虑了使用安全性;送料过程中安装了误送装置,可以检查材料送多和送少时冲床自动会跳闸,使冲床冲不下来。最后产品流出模具也有检测装置,使产品还留在模具里面的时候冲床也会停机。
3、检修方便:本实用新型如模具某个工位出现故障和损坏可以在现场就可以拆换备件和安装,无需整套模具拆卸,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期间无需人员看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模座垫板,2、上模座,3、固定垫板,4、固定板5、内导柱,6、脱料垫板,7、脱料板,8、凹模板,9、凹模垫板,10、下模座,11、下垫脚,12、垫脚底板,13、导料销弹簧,14、杠杆座,15、退位弹簧,16、杠杆板,17、滑块拉簧,18、导料销,19、冲孔凹模,20、导柱,21、导料垫高板,22、导料板,23、导正孔冲头,24、固定螺丝,25、切料冲头,26、卸料螺钉,27、卡口折弯凸模,28、折内卡口凸模,29、小脚二弯凸模,30、小脚折弯45°成型凸模,31、折弯90°成型凸模,32、V型弯曲成型凸模,33、卸料弹簧,34、第一上斜锲成型凸模,35、折弯压死角成型凸模,36、第二上斜锲成型凸模,37、第三上斜锲成型凸模,38、切废料,39、第四上斜锲成型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造轿车固定挡风玻璃弹簧夹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导料组件、脱料组件和导柱20,所述的上模组件通过导柱与下模组件连接,所述的导料组件和脱料组件均设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奥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奥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35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