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车载DC/DC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2624.7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6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叶燕章;李斌;梁志毅;张发;陈显鑫;叶建奎;唐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0 | 分类号: | H02M3/00;H02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车载 dc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车载DC/DC转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汽车产量的急剧增长,传统内燃机汽车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汽车的动力问题。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零排放,并且是使用电力作为驱动力,电力属于再生能源,因此其成为当前汽车工业发展和研究的一个热点。
但是电动汽车电源电压一般比较高,而一般汽车都使用低于36伏的低压电器,所以在电动车上安装DC/DC转换器来提供低压电源必不可少。但在电动车上安装的DC/DC转换器不同于一般的开关电源,它既要符合电动车的电器标准,而且在功率上要满足所有用电器的功率要求,故该DC/DC转换器功率较大。
可见,由于上述DC/DC转换器功率较大,在突然上电时会造成很大的电流冲击,继而损坏相关器件,因此,如何防止大功率DC/DC转换器在上电瞬间的大电流造成的冲击成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车载DC/DC转换器,用于解决DC/DC转换器由于功率较大,在突然上电时会造成电流冲击的问题,实现保护相关器件的目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功率车载DC/DC转换器,包括直流电输入模块以及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输入模块输入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预设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转换模块;
其中,所述直流电输入模块包括:
线圈点连接于车辆直流电源的正极的继电器;
一端连接于车辆直流电源的负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点,并用于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直流电压信号的功率电源模块;
连接于所述功率电源模块两端,用于对所述继电器进行控制的辅助电源模块;
一端连接于所述功率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点,用于防止突然上电时,充电电流过大的预充电电阻模块。
优选的,所述功率电源模块包括整流电容模块、滤波电容模块和放电电阻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电容模块,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辆直流电源的负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点;
所述滤波电容模块,连接于所述整流电容模块的两端;
所述放电电阻模块,连接于所述滤波电容模块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预充电电阻模块包括预充电电阻,所述预充电电阻一端连接于所述功率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点。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输入模块还包括防反接二极管和扼流圈,其中:
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车辆直流电源的正极;
所述扼流圈连接于所述反接二极管的负极与车辆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
优选的,所述车辆直流电源具体为320v直流电源。
优选的,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
用于调节PWM,使其满足电压与电流不超过设定值的PWM控制模块;
与所述功率电源模块及所述PWM控制模块相连的,用于在所述PWM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输出320v交流电压信号的功率驱动模块;
与所述功率驱动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功率驱动模块驱动下,把320v交流电压信号变为40v交流电压信号的变压器模块;
与所述变压器模块相连,用于把所述40v交流电压信号整流为40v直流脉动信号的输出整流模块;
与所述输出整流模块相连,用于把所述40v直流脉动信号滤波为13.6v信号的输出电感滤波模块;
与所述输出电感滤波模块相连,用于使所述13.6v信号更加平稳的输出的输出电容整流模块;
与所述电容整流模块及所述PWM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把输出的电压、电流反馈给所述PWM控制模块,以便调节PWM的反馈模块。
优选的,所述功率驱动模块包括:
光耦;
与所述光耦相连的IR2110芯片;
与所述IR2110芯片相连的、并被其驱动的MOS管。
优选的,所述功率驱动模块还包括与所述IR2110芯片相连,用于延时开启所述IR2110芯片的使能端的RC电路。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两个输入端串联、输出端并联的变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2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化气动定量注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信号传输线焊接的制程治具及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