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4908.1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2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华;贺斌;魏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3 | 分类号: | B62D2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加强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横梁,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
背景技术
车辆的侧面碰撞性能和后碰撞性能是车辆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在白车身设计过程中,经常通过布置首尾连接的加强梁框架结构来增加白车身的强度,同时改善白车身的弯曲和扭转刚度。如图1a和图1b所示,目前下车身横梁经常采用U形横梁1′或L形横梁2′,所述U形横梁1′或L形横梁2′通常布置在侧围的B柱附近,横跨于左右两侧门槛梁之间,与门槛内加强板、B柱、车顶横梁一起,构成一个封闭的横向框架结构,以抵御横向碰撞的冲击,提高白车身的扭转刚度。
但是,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动汽车需要在下车身底面装配电池及其他零件,由于电池或其他零件的布置占据较大的空间,现有的横梁的断面为非闭合式结构,这种非闭合式结构的横梁强度较差且无法在车身上进行灵活布置,致使车身底面强度比较弱,这样在碰撞的过程中,车身钣金变形过度挤压电池或其它零件发生变形,甚至侵入乘员的安全空间危及乘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其能够提高横梁的强度,同时简化横梁的连接结构,增加布置横梁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包括横梁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上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长度等于所述横梁的长度,所述加强梁的断面为封闭的矩形;
所述加强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加强梁的端部相适配的接口,所述接口用于将所述连接架套设在所述加强梁的端部,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还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后纵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与所述后纵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后纵梁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后纵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后纵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面通过焊接与所述后纵梁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断面为矩形的加强梁由两个断面为U型的梁对接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和所述加强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和所述加强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在横梁上设置了加强梁及连接架,所述加强梁凭借闭合的断面提高了横梁的强度,同时连接架简化横梁的连接结构,增加布置横梁的灵活性,有效地改善电动汽车由于冲击引起的失效变形问题,避免车身变形对乘员及车载电池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U形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技术中L形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的加强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中加强梁和连接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连接在电动汽车后纵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加强横梁,包括横梁1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1上的加强梁2,所述加强梁2的长度等于所述横梁1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梁2的断面为封闭的矩形,本实用新型将加强梁2的断面设计成封闭的矩形的原因是封闭结构较开放结构的具有更好的刚度和强度,此外,矩形结构易与横梁1连接且工艺上容易实现。进一步地,考虑到断面为U型的梁结构简单,成型工艺性好,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工装夹具,而且方便焊接,本实施例的加强梁2优选地由两个断面为U型的梁对接焊接而成。所述U型梁的材料、料厚及断面可根据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安全性分析结果和应用场合进行调整,以满足高强度和配合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4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单管深孔钻床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转向横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