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0161.4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0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伍毅;王宏;周林;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70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发动机 气缸 头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发动机上的气缸头盖。
背景技术
目前,110型发动机一般采用飞溅润滑油的方式来润滑高速旋转的凸轮及摇臂组件,所存在的不足在于润滑效果欠佳,容易造成发动机缸头温度高,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缸头温度的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盖结构,具有盖体(1),在盖体(1)内腔的右前角处设有内凸台(2),该内凸台(2)上设有进油孔(3),在所述盖体(1)右侧外壁的前部设有外凸台(4),该外凸台(4)延伸至盖体(1)内,并与内凸台(2)连为一体,在外凸台(4)上开有定位孔(5),且定位孔(5)与进油孔(3)相连通,在所述外凸台(4)位于盖体(1)内的部位上设有喷油孔(6),该喷油孔(6)的下端与盖体(1)的内腔连通,喷油孔(6)的上端与定位孔(5)相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喷油孔的位置正好对着凸轮及摇臂组件,从发动机缸头过来的润滑油进入盖体的进油孔中,然后通过喷油孔向凸轮及摇臂组件喷射,这样能够确保对高速旋转的凸轮及摇臂组件进行充分润滑、冷却,使缸头温度低于传统的飞溅润滑方式,从而确保了发动机性能良好、可靠,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制作,所述喷油孔(6)与定位孔(5)相垂直,且喷油孔(6)与进油孔(3)相平行。
为了达到良好的喷射效果,并防止喷油孔发生堵塞,所述喷油孔(6)的孔径为0.8-2mm。
作为优选,所述喷油孔(6)的孔径为1mm。
作为优选,所述喷油孔(6)紧挨盖体(1)的内周侧壁。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直喷冷却技术,通过在气缸头盖上增设喷油孔,能够有效润滑凸轮及摇臂组件,以降低缸头温度,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摩托车发动机的气缸头盖具有盖体1,在盖体1内腔的右前角处一体形成有内凸台2,该内凸台2上沿竖直方向设有进油孔3,当发动机组装好以后,进油孔3与缸头上的油道相连通。在所述盖体1右侧外壁的前部一体形成有外凸台4,该外凸台4在水平面内倾斜设置,且外凸台4延伸至盖体1内,并与内凸台2连为一体。在外凸台4上开有定位孔5,定位孔5与进油孔3相连通,两者的中心线相垂直。在所述外凸台4位于盖体1内的部位上设有喷油孔6,该喷油孔6紧挨盖体1的内周侧壁。所述喷油孔6为直通孔,喷油孔6与定位孔5相垂直,且喷油孔6与进油孔3相平行。所述喷油孔6的下端与盖体1的内腔连通,喷油孔6的上端与定位孔5相连通。所述喷油孔6的孔径为0.8-2mm,本实施例优选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01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冷却油腔焊接式整体锻钢内燃机活塞
- 下一篇:一种防爆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