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夹电动车窗的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16068.6 | 申请日: | 201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9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蓝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15/00 | 分类号: | E05F15/00;E05F15/16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窗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夹电动车窗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电动车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安全性的要求。由于防夹电动车窗能有效的防止车窗上升过程中对人体的意外伤害,因此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车窗发展趋势,也成为了高档汽车的标配。
现行的防夹电动车窗控制电路一般由电源管理模块、微控制器MCU、LIN物理层、电机驱动模块、开关信号输入等模块组成,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夹电动车窗的普及。而且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电路,整个防夹电动车窗控制器所包含的器件多、电路复杂、可靠性低、成本高。
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控制电路,以较低的成本、稳定的性能实现电动车窗的防夹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夹电动车窗的控制电路,以较低的成本、稳定的性能实现电动车窗的防夹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夹电动车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微控制器接收双霍尔转速传感器采集的速度信号和方向信号;微控制器的高压输入模块接收车窗升降控制面板的控制信号后通过低边驱动开关驱动正反转继电器带动电机工作,从而在控制车窗升降的同时采集车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实现防夹功能。
所述的微控制器的型号为Freescale公司的16位MC9S12VR64高集成度混合信号微控制器。
所述的微控制器接汽车收蓄电池的12V电后通过自身的电压调整器为双霍尔转速传感器提供5V电源。
所述的电机通过继电器及电机诊断回路接入微控制器的高压输入模块,从而时刻监测电机的工作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及时切断电路。
所述的微控制器的LIN物理层接入汽车的LIN总线。
所述的微控制器连接到BDM和SCI调试模块,实现对微控制器的数据监控和调试。
所述的蓄电池的电压信号通过电压监测电路接入微控制器的高压输入模块,实现对蓄电池电压的实时监测。
所述的双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型号为MLX92251。
一种防夹电动车窗的控制电路,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电动车窗的防夹功能;2、加速防夹电动车窗的普及,提高汽车安全性;3、降低防夹电动车窗控制的电路复杂性、提高其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夹电动车窗的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在图1中,1、微控制器;2、双霍尔转速传感器;3、蓄电池;4、正反转继电器;5、电机;6、LIN总线;7、BDM和SCI调试模块;8、继电器及电机诊断回路;9、车窗升降控制面板;10、电压监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微控制器1接收双霍尔转速传感器2采集的速度信号和方向信号;微控制器1的高压输入模块接收车窗升降控制面板9的控制信号后通过低边驱动开关驱动正反转继电器4带动电机5工作,从而在控制车窗升降的同时采集车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实现防夹功能。微控制器1接汽车收蓄电池3的12V电后通过自身的电压调整器为双霍尔转速传感器2提供5V电源。
电机5通过继电器及电机诊断回路8接入微控制器1的高压输入模块,从而时刻监测电机5的工作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及时切断电路。微控制器1的LIN物理层接入汽车的LIN总线6。微控制器1连接到BDM和SCI调试模块7,实现对微控制器1的数据监控和调试。蓄电池3的电压信号通过电压监测电路10接入微控制器1的高压输入模块,实现对蓄电池3电压的实时监测。
本实用新型为了降低系统复杂程度,提高稳定性,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Freescale公司的16位MC9S12VR64高集成度混合信号微控制器作为控制电路的微控制器1。该芯片内部包含25MHz S12内核的微控制器、64KB的Flash和2KB的SRAM 、512B的EEPROM、LIN物理层、5V电压调整器、低边驱动开关和高边驱动开关、高压输入模块、ADC、SCI、PWM、Timer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蓝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蓝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60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