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小型底栖生物梯度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5966.1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3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陈瑛;曲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小型 底栖生物 梯度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演替、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在微型生物采集的过程中,通常选定在湖心、库心、河心以及河底、江底等地,取回的样品中生物和泥沙混合在一起,使微型生物不能很好的分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不同大小的微型生物的分离器,导致在微型生物采集的过程中存在样品中携带大量泥沙,增大实验误差,采集与固定分离,费时费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实用新型是要解决在微型生物采集的过程中存在样品中携带大量泥沙,增大实验误差,采集与固定分离,费时费力的问题,而提供便携式小型底栖生物梯度分离器。
便携式小型底栖生物梯度分离器为柱体,从上至下由首层分离器、次层分离器、第三层分离器和末层分离器组成,其中首层分离器由首层筒体、首层筛子和盖子组成,次层分离器由次层筒体、次层筛子和次层隔层组成,第三层分离器由第三层筒体、第三层筛子和第三层隔层组成,末层分离器由末层筒体和末层隔层组成;首层筛子的孔径大于次层筛子的孔径,次层筛子的孔径大于第三层筛子的孔径;次层隔层、第三层隔层、末层隔层的上边缘都设有外螺纹,下边缘都设有内螺纹,首层分离器中首层筛子设置在首层筒体的三分之一高度处,首层筒体的上边缘有外螺纹,首层筒体的下边缘有内螺纹,首层筒体的上部和盖子螺纹连接在一起,次层分离器中次层筛子设置在次层筒体的三分之一高度处,次层筒体的上边缘有外螺纹,次层筒体的下边缘有内螺纹,次层筒体的上部和次层隔层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三层分离器中第三层筛子设置在第三层筒体的三分之一高度处,第三层筒体的上边缘有外螺纹,第三层筒体的下边缘有内螺纹,第三层筒体的上部和第三层隔层螺纹连接在一起,末层分离器中末层筒体的上边缘有外螺纹,末层筒体的底面为密封结构,末层筒体的上部和末层隔层螺纹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将次层隔层、第三层隔层和末层隔层卸下,首层筒体下边缘的内螺纹与次层筒体上边缘的外螺纹形成螺纹连接,次层筒体下边缘的内螺纹与末层筒体上边缘的外螺纹形成螺纹连接,形成上下通透的具有筛分功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筛子将泥沙与生物有效的分离开,同 时将生物进行分离,减小后续的实验误差,并且采集与固定都在分离器中进行,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各层之间靠隔层连接,成一体式结构,携带方便,进而减小样品丢失或混乱不清的机率。
本实用新型用于分离底栖生物。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小型底栖生物梯度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步骤一中卸下隔层,各层分离器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便携式小型底栖生物梯度分离器次层筒体的剖面图,图4为便携式小型底栖生物梯度分离器次层隔层的剖面图,图5为便携式小型底栖生物梯度分离器首层筒体、次层隔层和次层筒体连接在一起的主视图,其中1-1代表首层筒体、3-2代表次层隔层、1-2代表次层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未经哈尔滨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5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