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发动机散热器水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343.7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7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唐兵;武斌;类延彩;沈键;张明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祥杰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28F7/0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高军宝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发动机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水室。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发动机以及电动机必用的配件,其可以将动力装置进行散热,将其热量带走,使得发动机或者电动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下。
现有的散热器包括水室以及水室之间的散热芯组成,现有的水室由塑料的弧形侧壁以及与散热管连接的金属材质的平壁组成。
塑料的弧形侧壁与平壁之间需要专用的设备进行压装,在压装之前需要将散热管先与平壁进行高温钎焊,钎焊完毕后使用特有的压装装置再将水室的弧形塑料壁与金属平壁进行压装,而且在装置过程中必须另外添加密封部件保证密封才行,可见,此种水室结构以及针对此结构而对应的加工方法不利于高效的散热器生产过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发动机散热器水室,本散热器水室采用全铝结构,利用“L”形板扣接形成水室腔体,能够同时放入钎焊炉中进行钎焊,省去了压装以及密封过程,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密封性好、结构强度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发动机散热器水室,包括水室本体,所述的水室本体由中间的腔体与两端的堵板组成,其中水室腔体包括两个扣接钎焊的长条“L”形的弯板,“L”形弯板的两端焊接有堵板;水室腔体的一侧壁上设有与散热管对应的开口,在剩余的水室侧壁上设有进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室为全铝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水室采用全新的结构,利用两个截面呈“L”形长板扣接形成截面呈“口”字结构的水室腔体,然后在腔体的两端焊接有堵板,形成水室。
采用以上结构并使用全铝材质后,可以将水室的“L”形长板以及两端的堵板在钎焊炉中随着散热管与水室一块进行钎焊,一道工艺即可形成密封好、结构强度高的散热器,省去了压装工艺以及密封,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散热器水室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铝质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未述及的相关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发动机散热器水室,包括水室本体,所述的水室本体由中间的腔体与两端的堵板组成。
其中水室腔体包括两个扣接钎焊的长条“L”形的铝质弯板1,即利用两个截面呈“L”形长板收尾扣接形成截面呈“口”字结构的水室腔体,水室腔体的两端焊接有铝制堵板;水室的侧壁上设有与散热管对应的开口,在剩余的水室侧壁上设有进出水管。
生产时,首先在一端的“L”形铝板上设置与散热管对应的开口,然后两“L”形铝板扣接并点焊固定,并在L形铝板的端部点焊固定堵板,然后将水室散热芯固定并涂覆钎焊剂,送入钎焊炉即可。从钎焊炉出来的散热箱在检测后可直接装箱备库。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祥杰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泰安祥杰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