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标志球自动装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8544.X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5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贾永刚;仲亮;郭锐;曹雷;贾娟;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标志 自动 装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标志球自动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和国家有关规定,凡在江河湖海主航道上空、机场周围(包括民用航空机场和军用航空机场)、高速公路上空、民航主航道下面及山谷之间架设的高压输电线路上均应安装醒目的航空标志球,以确保航空器与人员的安全。由于缺少必要的航空标志物而造成的飞机撞线事故频有发生,事故给电力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般情况下航空标志球安装在架空地线或OPGW线缆上,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人工安装方式,特别是在已有的高压输电线路上安装航空标志球,安装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现有航空标志球多采用上下两半球扣合,四螺栓固定方式,安装困难。国内正在架设的高压输电线路多采用将航空标志球预先安装在地线上的方法,航空标志球随高压输电线路被安装,但是后期的拆卸、维护困难。目前国内极少在已有高压输电线路上实施安装航空标志球的作业,特别是承载能力不强的老旧地线上安装,国外多采用直升飞机载人上线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对技术人员要求高,安装困难,费用高,同时伴随着生命危险。
中国专利200720036889.4公开了一种警示装置,它是外形为球状的警示球;所述的警示球为空心的薄壳结构,球表面涂覆有蓄能发光材料涂层;所述的警示球由可拆分的相互固定在一起的上半球和下半球组成;所述的上半球下部内壁上设有槽口,下半球上部外壁上设有插口,下半球嵌入上半球且通过插口和槽口相连;所述的上半球和下半球分别加工有穿线孔和安装孔。专利所述警示球只能采用人工安装,无法应用机器人自动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航空标志球自动装卸装置,该装置以机器人为载体,能够实现与改进后的航空标志球的对接,完成航空标志球的自动安装和拆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航空标志球自动装卸装置,包括连接板、电机、电机座、导向轮、支架、齿轮机构、手爪、旋转接头,所述连接板将整个航空标志球自动装卸装置与机器人本体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包含旋转电机和手爪电机,电机座与连接板相连;旋转电机与旋转接头连接;所述手爪电机通过齿轮机构控制手爪的开合,其中齿轮机构与手爪安装在支架 上,支架与电机座相连;导向轮安装在支架上。
所述导向轮起导向和支撑作用。
所述连接板将航空标志球自动装卸装置与机器人本体连接。
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方,与旋转接头连接,机器人通过控制旋转电机的转动带动旋转接头转动;手爪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下方与齿轮机构连接。
所述齿轮机构通过锥齿轮组改变传动方向,通过直齿轮组相对转动控制两手爪的开合。
所述手爪与齿轮轴相连,通过齿轮轴的转动控制手爪开合,手爪主要作用为夹持住所安装的航空标志球。
所述旋转接头与旋转电机轴固定,旋转接头可与改进后的航空标志球对接,通过旋转动作完成航空标志球的锁紧和打开,旋转接头可在存在一定偏差情况下完成对接。
所述导向轮安装在电机座前端,起导向和支撑作用,能够控制旋转接头与线缆之间距离,防止对接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线路移动机器人上,能够以机器人为载体沿输电线缆移动,完成与改进后的航空标志球对接,实现航空标志球的自动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卸航空标志球动作通过远程遥控方式实现。
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除航空标志球过程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载体上的摄像头进行实时观测。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可以实现改进后航空标志球的自动安装和拆卸,避免了人工作业的危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与改进后航空标志球对接采用扳手头型接口,能够完成存在一定偏差情况下对接,避免了精确对位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准确度高、安装拆卸方便,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安装费用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作业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85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异形灯
- 下一篇:一种分流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