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清除发动机积碳专用氢氧机的气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965.3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9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安玉坤;翟丽杰;安玉滨;王忠庆;孙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德卡尔氢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45/08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方博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乾***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清除 发动机 专用 氢氧机 水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清除发动机积碳专用氢氧机的气水分离器,属于气水分离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氢氧气除碳的过程:是将氢氧机产生的氢氧气接入发动机的负压气管道,在发动机怠速状态下将氢氧气吸入发动机,与发动机燃油混合燃烧达到清除发动机内部积碳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利用电解水制取氢氧的氢氧割焊机简单改动后,直接用于清除汽车发动机积碳。这种作法非常危险,稍有操作不当,就会出现发动机进水现象。发动机一旦进水,将造成发动机损毁,严重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严格控制氢氧气在制取过程中水的含量,是解决和避免此类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有的网式、叶片式以及孔板式的气水分离器虽然可以用于氢氧气的气水分离,但都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维护不方便的缺点,且均不具有气流缓冲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网式、叶片式以及孔板式的气水分离器虽然可以用于氢氧气的气水分离,但都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维护不方便的缺点,且均不具有气流缓冲功能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清除发动机积碳专用氢氧机的气水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清除发动机积碳专用氢氧机的气水分离器,包括:外壳体、内芯、左侧结露板、气水混合体进入管、氢氧气出口管、右侧结露板和排水管,所述内芯固定在外壳体内,内芯和外壳体为同心圆,内芯和外壳体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内芯的内壁上固定有左侧结露板和右侧结露板,左侧结露板和右侧结露板交错设置,气水混合体进入管固定在外壳体上部的外壁上,气水混合体进入管与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内芯的内部空间为氢氧气通道,氢氧气出口管固定在外壳体的上端,氢氧气出口管与内芯内部的氢氧气通道相连通,外壳体内的下部为集水空间,排水管与外壳体的下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维护方便、气水分离效率高。在室温环境下(25℃左右)气水分离后的氢氧气纯度达到98%以上,降低了水蒸气进入下一环节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具有气流缓冲功能,使输出氢氧气的压力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清除发动机积碳专用氢氧机的气水分离器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清除发动机积碳专用氢氧机的气水分离器,包括:外壳体1、内芯2、左侧结露板3、气水混合体进入管4、氢氧气出口管5、右侧结露板6和排水管,所述内芯2固定在外壳体1内,内芯2和外壳体1为同心圆,内芯2和外壳体1之间形成环形空间7,内芯2的内壁上固定有左侧结露板3和右侧结露板6,左侧结露板3和右侧结露板6交错设置,气水混合体进入管4固定在外壳体1上部的外壁上,气水混合体进入管4与所述环形空间7相连通,内芯2的内部空间为氢氧气通道8,氢氧气出口管5固定在外壳体1的上端,氢氧气出口管5与内芯2内部的氢氧气通道8相连通,外壳体1内的下部为集水空间9,排水管与外壳体1的下部相连通。
所述外壳体1的下部固定有径向的排水管10,径向的排水管10与所述外壳体1内的集水空间9相连通。
所述外壳体1的下部固定有轴向的排水管11,轴向的排水管11与所述外壳体1内的集水空间9相连通。
所述左侧结露板3和右侧结露板6均为三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德卡尔氢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德卡尔氢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干法脱硫配套斜槽
- 下一篇:一种降膜式式油气吸收喷射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