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产量的育苗池构建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650607.0 申请日: 2012-12-03
公开(公告)号: CN202958477U 公开(公告)日: 2013-06-05
发明(设计)人: 徐增洪;周鑫;水燕;赵朝阳;沈怀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A01K63/00 分类号: A01K63/00
代理公司: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代理人: 殷红梅
地址: 214081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克氏原螯虾 育苗 产量 构建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产量的育苗池构建结构,具体地说是属于淡水经济虾类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原产北美洲,俗称淡水小龙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蝲蛄科,1929年由日本人将该虾带入我国,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河沟、池塘和各大水系中,并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由于克氏原螯虾的市场消费量及出口加工数量快速增长,其野生资源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因此,通过人工养殖的方法来增加克氏原螯虾的产量已成为满足加工出口和消费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养殖所需的克氏原螯虾苗种主要来自天然水域,随着天然资源数量的下降,人工繁殖克氏原螯虾已成必然趋势。

虽然国内的克氏原螯虾养殖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制约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目前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最突出的是规模化养殖所需的种苗配套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工育苗效率低下,亲本运输和暂养成活率低,育苗产量低,效益差,一般池塘育苗亩产仅有几万尾,育苗效益难以提高。育苗产量低与克氏原螯虾怀卵量少、产卵不同步、虾苗规格不整齐及自相残杀率高有关。目前生产上多采用自繁自育的虾苗繁殖方法,或采用外购虾苗进行放养,由于虾苗产量低且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放养密度的提高,因此目前的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和效益普遍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育苗产量已成为克氏原螯虾养殖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产量的育苗池构建结构,该结构通过在育苗池的土埂上建造虾巢、改善育苗池生态和采用虾苗捕大留小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成活率,以提高虾苗的产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能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产量的育苗池构建结构,包括在克氏原螯虾育苗池中设置繁殖专用土埂,在土埂的斜坡上打入若干个洞穴为亲虾繁殖的巢穴;在洞穴中插入管道,所述管道管口与土埂斜坡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土埂高1.0-1.5米,土埂斜坡的坡比为2-4∶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长20-50厘米,直径为5.0-9.0厘米。所述管道上设有管道孔,所述管道孔的孔径为1.0-2.0厘米,管道孔间距为1.0-10.0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洞穴为 1-10排;所述洞穴直径为6.0-10厘米、深度为20-50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洞穴之间的间距为10-50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为塑料管、玻璃纤维管或竹管。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克氏原螯虾育苗池中设置土埂,并在土埂上建造人工洞穴供亲虾穴居可提高亲虾投放密度与放养成活率;2、洞穴分布密度可随意调节且分布规则,可避免亲虾过于拥挤而相互干扰;3、取出洞穴中的管道便可捕获亲虾,省工省力且捕捞效率较高;4、可通过调控亲虾数量来调节育苗池中幼体的密度,以降低虾苗间的自相残杀率;5、洞穴中插入带孔管道后可避免土埂因亲虾掘洞而塌陷;6、带孔管道透气、透水,且易于亲虾攀爬和栖息;7、在育苗池中栽植多种水草可作为亲虾和虾苗的隐蔽物,同时具有改良生态的功能,有利于提高亲虾、虾苗的成活率和育苗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池塘苗池中土埂人工洞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洞穴中带孔管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在克氏原螯虾育苗池中设置繁殖专用土埂1,土埂1高1.0米,土埂1斜坡的坡比为3∶1,在水面线附近的斜坡上打入5排直径为10厘米、深度为30厘米的洞穴3作为亲虾繁殖的巢穴。洞穴3之间的间距为20厘米。在洞穴3中插入长20厘米,直径为9.0厘米的带孔管道5,管口与土埂斜坡齐平。管道上设有管道孔6,带孔管道上的孔径为1.0厘米,孔间距为2.0厘米。在土埂上沿水位线2栽种水花生,在池中插栽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土埂上的水生植物覆盖人工巢穴使其具有良好的隐蔽性。池中投放占水面40%的水花生、水葫芦和小浮萍。水草4栽种的间距为0.5米,覆盖率为育苗池面积的60%。伊乐藻在11月栽种,轮叶黑藻在3月播种。微孔增氧机的功率配置为每20亩/2.2 kw。每天用虾笼捕捞体长为2.0-8.0厘米的虾苗,虾笼的网目为1.0厘米。

实施例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0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