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增压金刚石合成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0169.8 | 申请日: | 201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3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6 | 分类号: | B01J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金刚石 成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硬材料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利于金刚石合成过程中压力稳定的内增压金刚石合成块。
背景技术
人工合成金刚石是由高纯石墨材料,通过金属合金触媒的催化作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转变而成的。在石墨及合金触媒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而合成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成为至关重要的技术难题。合成金刚石压力由硬质合金钉锤从四周向内侧的合成棒中心进行传导,这样压力从外向内递减,造成合成棒内部的合成压力逐渐变小,致使合成棒中心部分石墨难以转化成为金刚石,从而直接影响的金刚石合成棒的产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在金刚石合成过程中有利于保持合成棒内部压力稳定,进而提高产量的金刚石合成块。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因存在金刚石合成过程中合成棒压力从外向内递减而降低产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增压金刚石合成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其包括石墨柱、位于石墨柱两端的导电钢圈,以及位于石墨柱和导电钢圈外围的叶蜡石块,所述导电钢圈内侧填充复合材料,所述石墨柱外围设有加热系统,所述石墨柱为一空心石墨柱,所述石墨柱的空心位置还安装与石墨柱二端平齐的增压棒。
进一步,所述增压棒为一铁棒。
进一步,所述增压棒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安装于石墨柱二端、且位于复合填料内侧的加热片,以及位于石墨柱外侧的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二端分别与加热片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石墨柱与加热管之间还设有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以后,由于采取了空心石墨柱,并在其内安装了增压棒,使得在合成过程中增压棒变形量很小,致使内部压力变化减少,有利于合成过程中的压力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增压金刚石合成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石墨柱,2、加热片,3、导电钢圈,4、复合填料,5、叶腊石块,6、加热管,7、绝缘层,8、增压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其包括石墨柱1、位于石墨柱1两端的导电钢圈3,以及位于石墨柱1和导电钢圈3外围的叶蜡石块5,导电钢圈3内侧填充复合材料4,石墨柱1外围设有加热系统,石墨柱1为一空心石墨柱,石墨柱1的空心位置还安装与石墨柱1二端平齐的增压棒8。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增压棒8为一铁棒,增压棒8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这样使得在合成过程中增压棒变形量很小,致使内部压力变化减少,有利于合成过程中的压力场稳定。此外,铁棒在高温高压合成过程中还起到稳定电流及除氧剂的作用,从而对合成高品质金刚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为提供内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在合成过程中加热的加热系统包括:安装于石墨柱1二端、且位于复合填料4内侧的加热片2,以及位于石墨柱外侧的若干加热管6,加热管6的二端分别与加热片2相接触;石墨柱1与加热管6之间还设有绝缘层7。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存在金刚石合成过程中合成棒压力从外向内递减而降低产量的具体实现方法为:采用高纯石墨材料压制成一空心石墨柱1,然后再将增压棒8(铁棒)组装到空心石墨柱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0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芋头粉的豆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植绒胶粘剂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