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储油壶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0820.3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3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丽;张立明;司昌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储油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储油壶支架。
背景技术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在汽车上现已普遍应用,它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动力,在中高速时可以很好的助力,提高了驾驶员操纵方向盘的轻便性,储油壶是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储油容器,一般都布置在发动机舱内,但每个车型的发动机舱布置都不一样,再加上不同车型在排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车型需要不同结构的储油壶支架,过去动力转向储油壶上的安装支架都是在油壶上铸造出孔或槽,然后通过螺栓固定,这种油壶安装方式一般不牢固,易出现油壶固定不稳、脱落、进回油不畅等问题,严重者,会与发动机仓中其他运动件相干涉,产生转向噪音,影响驾驶舒适性。
现有的储油壶支架结构是由Z形架和一个L形架连接组成,其中Z形架的上平面与L形架的水平面相焊接,Z形架的竖平面与L形架的竖平面成直角,Z形架的下平面上设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螺栓孔,L形架的水平面上开有安装固定储油壶的带减震垫的第二螺栓孔,L形架的竖平面上端开出与油壶上的卡子配合的卡口。转向储油壶下方的卡脚卡于L形架的第二螺栓孔,储油壶侧面卡子卡于L形架的卡口就可将储油壶安装牢固,这种储油壶安装方式虽可解决以前储油壶安装不稳、脱落等问题,但现有储油壶支架只是在Z形架上设计较少加强肋,支架强度和刚度较弱,易导致油壶支架变形、开裂等问题,最终会影响储油壶安装,导致储油壶安装不稳、进回油不畅、与发动机仓其他运动件干涉等问题再次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储油壶支架,能提高汽车转向储油壶支架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转向储油壶支架,包括Z形架和L形架,所述Z形架的上平面与L形架的水平面焊接连接,Z形架的下平面上设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螺栓孔,L形架的水平面上开有安装固定储油壶的带减震垫的第二螺栓孔,在L形架的竖平面上端开出与油壶上的卡子配合的卡口,在L形架的弯折处设有第一加强肋,在Z形架的上弯折处设有第二加强肋,在Z形架的下弯折处设有第三加强肋。
该支架通过在Z形架和L形架的弯折处设置加强肋,有效提高了支架整体的强度与刚度,解决了储油壶安装不稳或晃动引起进回油不畅,以及与发动机舱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等问题。
在Z形架的上弯折处设有两条第二加强肋,在Z形架的下弯折处设有一条第三加强肋,该第三加强肋位于两个第二加强肋之间,且第二加强肋的凸起方向与第三加强肋的凸起方向相反。加强肋采用凹凸结构,更有利于提高支架的强度与刚度。
所述Z形架的上平面靠近上弯折处开有与L形架上的第二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且第三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同轴。
此外,增加L形架的宽度和Z形架的上平面宽度,并降低Z形架的高度,即降低了整个支架的质心,进一步提高了支架整体的强度与刚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提高了汽车转向储油壶支架的强度和刚度,确保了储油壶的安装牢固,避免储油壶的晃动引起与发动机舱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保证了转向油液循环畅通,降低了转向噪音,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支架安装上转向油壶的状态图之一;
题3是本支架安装上转向油壶的状态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汽车转向储油壶支架,包括Z形架3和L形架2,所述Z形架3的上平面31与L形架2的水平面25焊接连接, L形架2的水平面25上有安装固定储油壶1的带减震垫的第二螺栓孔24,在L形架2的竖平面22上端开出与储油壶1上的卡子配合的卡口21,在L形架2的弯折处设有第一加强肋23,提高了L形架2在弯折处的强度和刚度。在Z形架3的下平面33上设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螺栓孔34,在Z形架3的上弯折处设有两条第二加强肋32,提高了Z形架3在上弯折处的强度和刚度;在Z形架3的下弯折处设有一条第三加强肋35,提高了Z形架3在下弯折处的强度和刚度;该第三加强肋35位于两个第二加强肋32之间,且第二加强肋32的凸起方向与第三加强肋35的凸起方向相反。进一步确保了Z形架3的强度和刚度;在Z形架3的上平面31靠近上弯折处开有一个与L形架2上的第二螺栓孔24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36,且第三螺栓孔36与第二螺栓孔24同轴。使储油壶1的一个卡脚11能够同时卡于第三螺栓孔36与第二螺栓孔2内,使储油壶1的安装更加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0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