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05967.9 | 申请日: | 201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7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钟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学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专用 功率 锂离子电池 智能 温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改进技术,特别是一种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外现有市场的电池应用寿命参差不齐。大多数电池供应商所提供的电池没有提供对应的恒温标准,只有最高或最低温度承受能力,这就导致了极为有限的电池寿命;较短的电池寿命等同于电动汽车可靠性薄弱,固然电动汽车难以收到大众消费群体欢迎。现有的半电动汽车依然依赖于传统的内燃机驱动的冷却液却没有任何抗低温监控或保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控芯片电连接,锂离子电池上还安装有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且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分别与温控芯片连接。
所述锂离子电池上设有充电接口和供电输出端口。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自动控制锂离子电池在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温度,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输出功率,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减轻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锂离子电池;2、温度传感器;3、温控芯片;4、加热单元;5、冷却单元;6、充电接口;7、供电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1,锂离子电池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与温控芯片3电连接,锂离子电池上还安装有加热单元4和冷却单元5,且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分别与温控芯片连接。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上设有充电接口6和供电输出端口7。
技术人员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做了测试,通过同时对电池的电压(伏)和电池的输出功率(毫安时)进行全时实验性检测,发现不同的电池在不同的温度(从40C°降温到15C°)被要求输出1700‘毫安时’和2300‘毫安时’之间会导致电压从4.3到4.5‘伏’左右骤降到3.2到3.5‘伏’。但是在分析电机转速的时候,监控设备发现一部分没有温度控制的电池在300‘轮回’(cycles)的情况下只能输出少于1000‘毫安时’的输出功率,而经过温度系统维护的电池均能保持在1700到2000‘毫安时’的较高输出功率。通过对使用时间和功率储备的对比方式,初步认定在温控技术的维护下,电池寿命在25个月后依然能保留至少80%的输出功率(毫安时),而没有应用全时温控技术的电池,在第15个月时,输出功率就已经不能满足新购电池的功率的50%;在第25个月时,没有应用本技术的电池已经达到0%的输出功率(毫安时)且必须被动强制报废。
实施了本技术方案的电动汽车,当电动汽车停止运行时,温控芯片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锂离子电池的温度进行测量和确认。测量的温度 系数与预存在温控芯片内的第一目标温度范围进行对比,如果低于第一目标温度范围则系统自动关闭;如果介于第一目标温度范围内则启动冷却单元实施超低热容量降温措施,降温后在次进行温度测量和确认;如果高于第一目标温度范围则温度系数立刻与预存在温控芯片内的第二目标温度范围进行对比。如果温度系数介于第二目标温度范围内则开启冷却单元实施中热容量降温措施,降温后进行温度测量和确认;如果高于第二目标温度范围则开启冷却单元实施高热容量降温措施,降温后进行温度测量和确认。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学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学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5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